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深响,作者马小军。
2月12日,曾经的国民饮料品牌汇源果汁发布公告表示,汇源集团创始人、原中国汇源果汁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朱新礼辞任辞任,执行董事鞠新艳出任新董事会主席。
同时,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也于同日辞任执行董事。另外,董事会成员王巍也已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公司的财务管理及审核委员会成员。
根据公开资料,新任董事会主席鞠新艳是汇源果汁集团的生产副总裁,负责果汁生产管理工作,于2001年加入汇源,在汇源也有将近20年的工作经验。
业界解读,朱新礼父女的离任有可能是在为资本进入铺平道路。有分析师表示,目前仍有不少企业及投资者看好汇源果汁,或愿意通过投资缓解汇源目前所面对的困局。
2018年4月,汇源果汁由于一笔未经董事会批准的短期贷款违反了港交所相关上市企业规则而被停牌,至今已有将近2年时间。按照规则,如近期汇源果汁仍然无法达成复牌条件的话,公司或将被迫退市。
除此之外,2019年12月初,朱新礼还因为未按期向合作方履行给付义务,收到了限制消费令,也就是被戴上了“老赖”的帽子。
曾经的果汁大王和国民品牌,如今为何狼狈如斯?
高光下的国民品牌
创立于1992年的汇源果汁和出生于1952年的朱新礼,曾有过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1992年,曾经因为跑运输致富而被报道的朱新礼,辞去了山东省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公职,接管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小罐头厂——这家小罐头厂就是日后享誉全国的汇源果汁。
在有着致富经验的朱新礼的带领下,汇源的发展十分迅速。1993年,汇源刚刚起步的时候,朱新礼就敢只身一人前往德国参加食品展,并带回来了数百万美元的订单,为汇源果汁日后的发展铆定了一个高起点。
1996年,汇源果汁又通过大胆砸重金在央视进行投放,一举打开了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开始走向“国民品牌”之路。
但企业的发展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2000年前后,汇源果汁也曾面临危机。
为了进一步扩张,朱新礼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德隆系展开合作,于2001年3月合资成立“北京汇源”,德隆出资5.1亿现金持股51%,汇源以设备和技术入股占49%。在这次合作下,汇源果汁得以增开多条生产线,进一步扩张了业务版图。
曾经与朱新礼合作,最终因为德隆案入狱的唐万新
但好景不长,朱新礼在德隆系屡屡向汇源果汁借款后,察觉到德隆系的资金困境,于是在2003年通过筹款成功回购了北京汇源,赶在德隆系的危机爆发之前全身而退。
解决了危机之后的汇源先是与统一集团合作,组建了合资公司,后又引入了达能、华平、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等战略投资者,以充沛的资金储备加速扩张。根据公开报道,到2006年,汇源已经有上万名员工,累计资产达到50多亿,年加工水果近200万吨,已然成为了国内果汁第一品牌。
在这个基础上,汇源果汁更进一步,于2007年2月在港交所主办上市,发行价6港元,并获得了937倍的超额认购,并于上市当日大涨66%,是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
此时的汇源果汁与朱新礼的声名达到了最高点。
急转直下,风雪交加
但高光背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危机四伏。
在当时的媒体描述中,中国饮料市场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品牌的强势进入,现有饮料巨头进一步资源整合,都使得中国饮料市场格局变数重重。”
汇源也面临着变革的挑战。上市仅仅一年多后,2008年9月,汇源果汁突然宣布停牌。两天后,汇源宣布可口可乐以200%的溢价,每股12.20港元、总价179.2亿港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资料已交商务部审批。
国民果汁品牌卖身的敏感性在舆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多个层面的反对。2009年3月,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叫停了这项收购案,汇源“卖身”可口可乐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次失败的交易对汇源果汁冲击巨大。
朱新礼曾在当时的采访中表示,接受可口可乐的收购要约,是因为汇源希望向果汁市场的上游发展,发力于果汁的供应、树苗的种植、生产基地的发展等方向。
同时,也因为已经接受了可口可乐的收购要约,汇源在等待审批期间,已经开始向原料领域发展,停止发布新品,甚至为了配合可口可乐的销售体系,砍掉了大量自有的销售体系。
收购失败后,汇源措手不及。一方面股价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汇源也不得不重新进行发展规划,叫停此前已经对行业上游进行的投资,并开始重建销售体系。
这一系列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汇源业务的发展,直到2014年、2015年汇源在利润表现上都是亏损过亿,2016年利润也不过1300万元,与2007年6.4亿元利润的巅峰时刻再难以相比。
而2017年则成了汇源果汁雪上加霜的一年。
2018年3月,汇源发布了一项公告,披露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之间,汇源果汁集团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或还债。
但实际上,这一批贷款的操作并没有经过管理层、董事会的审批,违反了港交所的相关规定,直接导致了汇源从2018年4月至今近两年的停牌调查。
根据独立会计师出具的独立调查报告显示,从2017年8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没有任何管理层审批的情况下,汇源果汁集团的资金中心透过4家集团内公司的9个银行账户,分66次转账给了4家关联公司,涉及金额共计42亿8300万人民币。涉事公司包括北京汇源饮料、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北京浚流商贸有限公司,以及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
在资金中心主导下的这一系列违规的贷款操作,直到2017年12月底,汇源集团副总裁在准备年终银行结余盘点时,发现管理账与银行对帐单余额不符才被发现。
虽然根据独立调查报告结果,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朱新礼,以及其他集团董事参与了相关贷款的借出事项,或在期间知悉相关贷款的操作,但整个调查过程中所暴露出来汇源集团存在大量的内控缺陷,如缺少集团内部或外部贷款的审批流程等等,作为董事长的朱新礼也难辞其咎。
而在调查期间,2019年12月,涉及这批违规贷款的企业之一、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还因为与招商银行的金融纠纷,导致41亿元资产遭冻结。
朱新礼本人则在同期,因为与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未在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收到限制消费令。
最近出现在报道中的朱新礼,头发已然花白,今年68岁的他年近古稀,而汇源也已经成立28年。
行业猜测,朱新礼退场后,或将有新的资本进入,对汇源进行全面的改组。
离开朱新礼的汇源,能否度过这个难关,又将走向何方?这一系列问题恐怕都需要等到5月独立调查会计组进一步的报告发布,才能有答案。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