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黄名扬,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在有关甘肃的新闻中,“铁路”又成热词。
先有西银高铁甘肃至宁夏段,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距年底全线开通运营又近一步;
后有近期兰州至合作铁路(调整)可研报告获得批复,有望年内开工;
再有作为京兰客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中兰铁路大山碥隧道顺利贯通,为2022年全线完工打下基础……
实际上,身处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甘肃一直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大量过境运输任务。而作为“一省之会”,兰州更是举足轻重的“铁路枢纽”。
然而,“枢纽经济”时代下,城市竞速你追我赶,面对周边兄弟城市的狂飙猛进,身居西北咽喉要道的兰州,步伐却稍显滞后。
此轮借高铁发力,兰州能否重回昔日荣光?
连入高铁“动脉”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高铁里程居世界第一,已达3.6万公里。高铁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也由2012年的28%,扩大到2019年的86%。
基于此,今年8月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自我“加码”,定下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到2035年,5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将通高铁,全国铁路网约达到20万公里,高铁占7万公里左右。
高铁发展在加速,不仅体现在量化目标的加码,同样表现在规划蓝图的改变。
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优化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原本“四纵四横”的高铁骨架,扩容为“八纵八横”。
在普速铁路时代,枢纽地位突出的兰州,在此次规划中并未被轻视。
可以看到,“八纵”中,贯通兰西、成渝、黔中、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兰(西)广通道”,就包含了兰州。
在连接华北、西北地区的“京兰通道”,以及从连云港一路联通到乌鲁木齐的“陆桥通道”里,兰州也都是两条“八横”的重要节点。
城叔整理发现,实际上在“陆桥通道”各分段中,兰州的建设通车相对还走在前面。
城市进化论通过公开数据整理
早在2014年12月,全长1777公里的兰新高铁,就已通车运营。得益于此,乘坐高铁从兰州至乌鲁木齐,最快压缩至11小时50分;老兰新铁路,也改为主要承担货运任务。
2017年7月9日,兰州至陕西宝鸡的宝兰高铁开通运营。这条线路开通,意味着兰州与西安高铁连通。兰新线连接的甘肃、青海、新疆3省份,也自然由此接入全国高铁网。
但在兰(西)广通道和京兰通道中,兰州连入“动脉”的步伐则要慢一些。作为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兰客专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
至于帮兰州跻身“八纵”的兰(西)广通道,从兰州经合作到成都,再由贵阳、桂林通往佛山、广州。直到近期,兰州至合作铁路(调整)的可研报告才获得批复。
昔日枢纽的荣光
回顾兰州的辉煌,与“枢纽”红利分不开。
清初兰州商贸发达,甘新商路和甘藏商路交汇于此,这里也成了西北大量皮毛、药材等交易的“中转站”。
1884年,俄国人波塔宁就曾在游记中,这样描绘当时的兰州:“这座城市给我们的印象是一座真正的省会城市,宝鸡府以西再没见过这样的大城市。”
时至今日,“除了西安,我认为兰州仍是西北综合实力第二的有力竞争者。”土生土长的宁夏中卫人倪林园(化名)告诉城叔,大约十年前,她和妈妈、和自己的同学,周末逛街几乎都不去省会银川,反而是坐火车往返兰州。
在她的眼中,兰州就是西北的“大城市”。“那时候的兰州、西安之于西北,就像是成都、重庆之于西南。”
倪林园回忆,“15年前兰州批发业兴盛,当地几个大商场连片。许多东西银川买不到,兰州不仅商品种类丰富还价廉物美,10块钱质量不错的裤子就能买2条”。
区位优势加之交通通畅,成就了兰州过去商贸物流的繁荣。在此后的城市规划中,枢纽定位被一再强化。
2017年,兰州与西安、重庆之间的两条高铁打通。同期甘肃出台《“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将“兰州铁路枢纽地位明显提升”,列在强化枢纽功能的第一条。
不仅如此,兰州还力图使枢纽优势,进一步拓展到航空领域。
此前曾有人吐槽,兰新客专在修建时,虽然在西宁曹家堡机场下设了海东西站,但下车的乘客并不能找到抵达机场的快捷通道。
而兰州利用兰新客运专线和兰中城际铁路的优势,一度开行兰州中川机场至西宁的动车组,助力航空争夺客源,同时壮大铁路客流。
兄弟城市狂飙猛进
然近年来,兰州的枢纽地位正在不断遭遇挑战。
2018年底,国家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该《规划》规定了国家物流枢纽的6种类型,包括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陆上边境口岸型。
同为西北重镇,西安同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另外11个城市一起,同时被赋予了四大枢纽定位;兰州却仅有陆港型和商贸服务型两种。
更尴尬的是,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中,西安、银川、乌鲁木齐等西北地区省会悉数上榜,兰州不在其列。
此前,在《甘肃“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中,甘肃自我剖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将形成北、中、南三条大通道,
“随着南、北通道铁路的建成,将改变目前只有中通道铁路连接内地与新疆并对外连通的格局,这将对我省所处的中通道发展构成挑战。”
甘肃的担心不无道理。
以中欧班列为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今年7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将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一批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全国62个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中,共有成都、郑州、重庆、西安、乌鲁木齐五个城市入选。
这是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国家层面首次明确对区位条件优越、设施基础良好、经济承载力较强、运营规范有潜力的中欧班列枢纽节点予以支持。
随着西北区域西安和乌鲁木齐入选,质疑声再起,不少人直言,兰州的枢纽地位已经被大大弱化。
别让“枢纽”变“通道”
实际上,城市的枢纽地位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位于甘肃西部的玉门油田,是当时我国发现的少数几座油田之一,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一五”时期,兰炼、兰化又都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全国各地的石化专家和工人奔赴兰州支援建设。
重工业突飞猛进,加之轻纺和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带动,到上世纪70年代,兰州GDP已迈入全国20强。
但如《发展规划》所言,包括兰州在内,整个甘肃都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十分紧迫”。
2001年时,兰州与西安的GDP差距仅为300多亿元,后者是兰州体量的两倍有余。但到2009年,西安的经济体量已接近兰州的三倍,差值拉大到近1800亿元之多。
其间,乌鲁木齐更在2006年,以15.83亿元的优势超过兰州,挤掉了后者GDP西北五省会第二的位置。这一节点,也被不少人视为兰州“式微”的一个标志。
到2019年,兰州GDP尚未突破3000亿层级,乌鲁木齐的数据已达到3413.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兰州两成的乌鲁木齐,去年还在以6.5%的速度增长。对比之下,兰州2019年的经济增速较之少了0.5个百分点。
此前,《发展规划》中指出,甘肃与新疆、宁夏、青海间虽已形成由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构成的省际综合交通网络,“但现有通道仍不够完善,南北向铁路缺乏,与西南地区的铁路仍未打通。”
而随着兰州至合作铁路(调整)可研报告获得批复,这条铁路将与西宁至成都铁路合作共线,形成兰州至成都铁路,加上已经通车的兰渝铁路和正在规划的兰渝高铁,西北以外,兰州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只是对于这座西北重镇来说,在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巨人转身”之前,完善高铁网络、突显交通地位的同时,还需要面对避免将“枢纽”变“通道”的难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