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与他的比亚迪

2020-10-12
王传福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

图片1.pn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十二不惑(shierbuhuo)。

经济内循环之下,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迎来新机遇。

近日,比亚迪公布了2020年9月的汽车销量。比亚迪当月销售量为4.2183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9881台,与去年同期的13681台相比,增长45.32%,与8月的15283台相比,增长30.09%。

反应在股价上,比亚迪A股8月30日的股价才85元,截至9月30日收盘已经涨到116.24元,单月涨幅高达36.75%,A股市值突破3000亿。而对应的深证成指却下跌了6.18%。

一个月如此高的涨幅,说明资本市场非常看好比亚迪。

作为国内电池行业,以及新能源领域的代表人物王传福是不得不谈及的对象。

他所创立的比亚迪以电池发家,并做到全球第二,尽管后来被国内新秀宁德时代所超越。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也是不可忽视的元老级别玩家,并有冉冉升起之势。

而王传福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呢?

“悲惨”的童年经历

王传福出身贫寒,其成长道路充满艰辛,却磨练了他的坚韧意志。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芜湖市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技术精湛的木匠,母亲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王传福上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一大家人主要靠父亲来养。

在十三岁时,父亲因为疾病去世。家庭经济每况愈下,母亲艰难地维持生活,姐姐们相继出嫁,妹妹因无力养活被迫寄养,哥哥王传方从此退学开始工作赚钱养家。

悲惨的童年使王传福比同龄孩子显得稳重早熟。

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王传福知道要用工读书,考上中专。因为80年代中专管分配工作,是当时很多家境贫寒初中毕业生的首选。

然而,两年后,母亲又不幸去世。15岁那年,王传福父母双亡,他的前途还看不到希望。

此时,家庭的重任落到了王传方身上。在哥哥眼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要求弟弟考上大学。于是哥嫂把王传福送进了无为二中。

只是没有想到,王传福后来会成为有为青年。

王传福从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生活费,哥哥嫂嫂辛苦地做着小生意,只能算是维持基本的温饱。

有一次,家里实在没钱,嫂子又不想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借钱,最后才筹到不到5元零散的钱。

这一切王传福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在高中时期学习非常刻苦,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和全家人的命运。

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高考时,王传福成为无为二中理科班当年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那是1983年,王传福17岁。

王传福进入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在他读大三的时候学校改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即现在是中南大学。

上大学时,哥哥将结婚时所带的一块“上海牌”手表送给了弟弟。后来,又一路陪同他到了长沙,在学校附近做生意,尽量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弟,更要教会他做人。

据中南大学的同学回忆,王传福的成绩并不冒尖,但有上进心,且舞跳得不错,颇受同学们欢迎。

1987年,王传福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他便开始对电池的研究。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

由于能力突出,受到领导赏识。2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

此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同时,王传福刚刚新婚燕尔。

相比童年的艰苦生活,王传福已经觉得非常幸福了。

但命运中的礼物,总是留给能力强、有准备、运气好的人。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正好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当时要花2、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如此高的价格依然供不应求。他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量会与日俱增。

由于王传福是在体制内工作,制度相对僵化,个人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经过多番考虑后,王传福最终决定放弃铁饭碗,辞职创业。

王传福辞职时28岁,正值体力和精力的高峰。

创业生产电池

辞职创业,第一步就是要找钱。

王传福首先去找银行贷款,由于贷款的额度较大,当时他又没有什么值钱的抵押物,多次遭到银行拒绝。

之后,他找到香港汇亚基金负责人王干芝,希望在她那里获得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不过,被公司投委会否决了。加上当时,中国内地几乎还没有风险投资的说法,拿到钱非常困难。

于是,王传福决定找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他先找了表哥吕向阳,又找了朋友夏佐全。

吕向阳从体制内辞职下海比王传福早两年,已经挣到第一桶金,觉得表弟的项目不错,慷慨地投了250万元,作为投资入股资金;夏佐全在90年代初开始做证券投资,积累了一些财富,和王传福彻夜长谈后,也看好这个项目,于是投了几十万资金。

后来证明,吕向阳和夏佐全的眼光非常大,单这笔投资就回报以亿计算。两人分别位居比亚迪第二、第三大个人股东。

1995年2月,比亚迪正式成立。和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刚开始条件非常艰苦,工人以工厂为家,吃、住、工作都挤在一个面积较小的空间。

比亚迪虽然筹到了300万启动资金,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但是对于购买电池生产线来说,还远远不够。

王传福想到一个办法,机器不够的地方,靠人来凑。

因为当时的人工成本非常便宜,一方面比亚迪借助廉价的劳动力,按月拨付工资,保证资金流动可控;另一方面,大幅减少一次性购置机器的固定成本,缓解创业初期的资金不足。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将做好的比亚迪镍镉电池产品送给台湾无线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比亚迪产品物美价廉,受到大霸的青睐。当年底,大霸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比亚迪。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小厂,升级为一个年销量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

这一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而比亚迪凭借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

飞利浦、松下、索尼、通用等大型跨国企业先后向比亚迪下了大额采购订单。到1997年,比亚迪卖出了1.5亿块镍镉电池,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比亚迪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并投资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找到最前沿的人才,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

2000年,比亚迪研发出了锂电池及生产线,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功能机巨头的电池供应商。

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上市,王传福、李向阳、夏佐全均成为亿万富翁,同时创业初期的高管们个个成为千万富翁。

直到2003年,比亚迪正式超越日本三洋,卫冕世界电池之王的宝座。

造新能源汽车

上市之后,不安分的王传福又想开拓新领域。

经过思索后,他决定进入即将爆发的汽车行业。

2003年1月,比亚迪花2.7亿元收购了秦川汽车77%的股份。消息公布后,比亚迪股份立马出现暴跌。

投资者并不看好比亚迪向汽车行业进军。因为造电池和造成,一个是2B,一个是2C,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业务模式,也很难融合。

不过,王传福觉得这并重要,重点的还是自主研发能力,并高薪挖来了曾任上汽仪征副总工程师廉玉波,砸下2亿元,开发出“316车型”。

但经销商们均不认可该产品,王传福只好将316项目砍掉。

于是,他决定参考借鉴市场上的畅销车型,很快设计出一款新车,命名为F3,并于2005年9月正式推向市场。

生产方面,王传福复制了做电池的方法,自己开发生产线,用低廉的人工,降低成本。

由于售价相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低,很受欢迎,不到一年,F3销量就超过了10万台。

此后,比亚迪陆续模仿市场上的畅销车型,几乎都取得不错的成效。

2007年8月,比亚迪坪山基地建成。王传福有了更宏伟的发展项目:新能源汽车。因为可以用上自己的电池,优势明显。

其实早在F3大卖的同时,王传福就把大部分利润投入了新能源汽车,先后研发出了双模的F3DM、纯电的E6、电动大巴K9,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也正是新能源汽车,造就了后来比亚迪的继续辉煌。并且,得到股神巴菲特的认可和大额投资。

2009年,王传福的事业和财富都达到了顶峰。

不过,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陷入了困局。

由于大额投入新能源车,导致传统车型研发投入不够,销售体系失控,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虽然比亚迪整体表现不算太好,但是单从新能源汽车这个品类来看,王传福已经实现了当初的目标: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卖出去6万多辆,占全球11%的市场份额,成为新能源汽车之王。

直到2018年才被特斯拉超过。

如今在深圳的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新能源汽车,尤其以比亚迪品牌居多。全国各大城市,也能看到一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中穿梭。

写在最后

成立25年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其在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而作为个体的王传福,早已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少年。通过努力读书、认真工作、下海创业、发力电池、转战新能源汽车,一路成为富豪和知名企业家。

不过,在企业业务层面,电池领域已经被国内新秀宁德时代超越;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被世界巨头特斯拉甩在身后,而且造车新势力蔚来、威马、小鹏等正在追赶。

目前比亚迪的处境,倍感尴尬,王传福压力颇大。

随着疫情,以及“经济内循环”概念的提出,加上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比亚迪似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只不过,这一次比亚迪的对手多了起来。而且无论是电池,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对手们,均实力不俗。

但同时,也将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两个赛道上的选手们,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对于坐拥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两个赛道上的比亚迪,能跑得更远吗?

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