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失控”的互联网丨充电

2021-01-10
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

充电」是创业邦推出的干货类栏目,旨在服务于繁忙都市下的互联网人、创投人士、企业家,成为碎片化时代的充电站。

作者丨谢 璇

编辑丨孔露娇

“失控”的互联网来自创业邦00:0013:27

这不是一本完美的学术著作。

夸奖的人说,他预言了互联网的未来,道尽了生命的本质;诟病的人说,这不过是将混沌、失序、不确定性理论用互联网概念重新包装了一遍;就连作者本人都说,很多地方没有想透。

可这依旧无法阻挡《失控》成为经典,成为一本罕见的融合了社会学、生物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背景,讨论生命前景和现代科技的综合著作。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

这是凯文· 凯利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并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因此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

《失控》于1994年正式出版,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当初的一切观点都毫不过时,书中或许依然隐藏着尚未被印证的对未来的“预言”。

凯文·凯利

天才与白痴

“由白痴选举白痴,其产生的效果却极为惊人”。

曾经养过多年蜜蜂的凯文·凯利,用蜂巢效应作为《失控》一书的开篇。这一分布式的组织结构理论,奠定了整本书的论述基础。

“五六名无名工蜂在前方,侦查可能安置蜂巢的树洞和墙洞。他们回来后,用约定的舞蹈向蜂群报告,头目们根据舞蹈的强烈程度核查几个备选地点,并以加入侦查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

如此反复,引导更多跟风者前往最受欢迎的地方做侦查,回来再向其他同伴表达自己的倾向。最终,如滚雪球一般,获得最多支持的蜂群获胜,而蜂后也会跟着获胜蜂群进行迁移。

没有从上到下的精神传达,没有因权利带来的强迫,只有对多数意见的服从与跟随。在凯文凯利看来,这就是根本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他如此总结这一系统的特质: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刺激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刺激单位之间彼此高度链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

虽然分工合作理论的有效性,早在农耕时代就已经被验明,但是如果将这个理论用于现代科技,用于并行计算、神经网络,以及互联网体系中,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生,曾经设计出一台重达几吨、用中央电脑来控制的机器人,计划让其完成复杂的火星探索工作。但这个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怪物行动极其缓慢,仅仅在描绘地形、设计行动路线上就要花费大量时间。

“机器人必须实现自治,宇航机器人不能身在太空,头在地球。”

凯文·凯利引用了美国著名机器人专家、人工智能研究先驱罗德尼·布鲁克斯的设想——用一次性火箭发射一群鞋盒大小的低能机器人过去,让他们自由协作,按照自有逻辑进行探索开拓。肯定会有失败,但也会有零星的成功,只需要根据成功的数据来决定下一步进展即可。

最终,这一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的思路,成为了美国国家宇航局的正式项目。1997年,在美国首次火星探测中,著名的“探索者”号携带了一个重约10.6千克,名叫旅居者(Sojourher)的机器人火星探测器。

这辆六轮行走、无线电遥控、可进行自引导,大小宛如一个儿童沙滩车的探测器,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登陆火星的火星车。

“与其浪费时间制造一个无用的天才,还不如制造千万个有用的白痴。”

张小龙的“失控”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是《失控》的忠实粉丝,微信这一产品的发展路径,也暗合着分布式的逻辑。

除了聊天这一核心的功能之外,摇一摇、邮箱、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各种应用都像插件一样挂在微信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如果用户不去主动关注/打开,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他们功能独立,互不影响。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各自独立,不轻易干扰的机制,使得任何一个零件的失效都不会影响整个体系的运转。微信从来不轻易进行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也从不做排名,不做分发,不主动推荐关注,也没有排行榜引导。

在这样看似“佛系”的产品哲学中,产品反而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

“微信公众号一不留神做成了为媒体准备的平台。”虽然公众号完全偏离了张小龙最初的设想,但他并没有挣扎,反而将计就计,不断增加有利于文章创作的功能。“最终用户群有群体效应,会产生自己的一种方向。我们有时候做产品也没有办法做个预测,把这个东西放在群体里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

指导火星探测器开发的罗德尼·布鲁克斯移动机器人实验室,曾提出过一套“分布式控制方法”。

1. 先做简单的事。

2. 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3.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4.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5.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6. 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这个控制方法的核心,其实就是给最基本的功能模块赋予“自由”,保持控制中枢的适当“失控”。这种“失控”并不是简单的放任不管,而是放弃中枢神经的命令式指挥系统,尊重基层功能的探索尝试,并在此之上增加层级,有机地完成管理。

“失控”的管理学

2012年4月,腾讯的当家人马化腾曾在一次活动上向凯文·凯利提问——对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来说,失控和控制之间怎么样找到一个平衡点?

凯文·凯利引用了他在《失控》一书中的观点:没有恶劣环境,生命就只能自己把玩自己。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工仿真界,通过将生物投入恶劣而变化多端的环境,都能产生更多的多样性。

马化腾(左)与凯文·凯利(右)图源:网络

3个月后,马化腾就给合作伙伴写了一封名为《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的公开信。

“在传统机械型组织里,一个“异端”的创新,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甚至会因为与组织过去的战略、优势相冲突而被排斥,因为企业追求精准、控制和可预期,很多创新难以找到生存空间。”

“要想改变它,唯有构建一个新的组织型态,所以我倾向于生物型组织。那些真正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外界看起来似乎是混乱和失控,其实是组织在自然生长进化,在寻找创新。那些所谓的失败和浪费,也是复杂系统进化过程中必须的生物多样性。”

“互联网越来越像大自然,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增长,而是跃迁和进化。腾讯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灵动性,而进行的由大变小,把自己变成整个互联网大生态圈中的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生物群落。”

实际上,最先提出“灰度”概念的是任正非,他在《管理的灰度》一文中写道:“一个企业的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合理的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

在凯文·凯利看来,这种存在于组织管理学、产品运营,乃至于世界运营模式中的混沌理论,就是生物化的终极体现,也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

尽管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技术化,有机生命——包括野生的也包括驯养的,将继续是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践和认知的基础。机械将变的更具生物特性,技术网络将使人类文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进化,工程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将使机械技术黯然失色,生物学方法将被视为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法。

“当科技被生物激活之后,我们就得到了能适应、学习和进化的人工制品。而当我们的技术能够适应、学习和进化之后,我们就拥有了一个崭新的生物文明。”凯文·凯丽在书中写道。

这种“失控”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近似于“无为而治”的高级管理智慧。这已经脱离了KPI、OKR的管理套路,上升到哲学以及生命进化层面的思考。

改变规则,改变连接,用组织的多元变化,应对环境的莫测多变。

“适应就是以万变求不变。”

读书,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自我投资!

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搞懂更多书?

如何拿下大部头商业经典?

没时间读书,如何与最前沿商业思想同步?

创业邦CEO“充电”书单来啦!

为你拆解52本商业必读经典,帮你用碎片时间加油充电!

扫描下图二维码,查看详情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