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刘旷。
今年是“碳中和”元年,密集出台的重磅政策刺激下,全面绿色低碳必然是长期发展的宏观趋势。
作为减碳先锋,出行领域一直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持续的购车补贴、上牌便利、鼓励车企入场,都加速了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成型和成熟。
而新能源车的崛起,核心贡献是新能源车动力锂电池(锂电技术)的飞速产业化。来自GGII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到80GWh,同比增长13%。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较2019年逆势增长。
在这场持久的大规模锂电革命中,产业上游的动力电池研发制造巨头们是最主要的贡献者,像中国锂电头部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星恒电源、国轩高科等,都是推动锂电池和锂电技术普及的最忠诚信徒,更在锂电能源应用的国际舞台上成绩耀眼,是中国坐上全球锂电产业规模化第一把交椅的基石。
两轮和四轮都很热
锂电池能够成为新能源车的首选,是政策、产业、市场合力的结果。尤其是在产业和技术层面,锂电池的安全性、实用性、可量产被有效证明。
得益于客观环境的改善,这些年锂电池在出行领域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在四轮和两轮领域的增长非常迅速。
先看四轮领域,早几年政策就采取了购车补贴这样直接有效的方式去推广电动汽车,而且效果非常好。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快速拉升,2019年虽有小幅下滑但销量仍然超过120万,而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竟逆势增长了10.9%。
再看两轮领域,2019年新国标政策正式实施后,铅酸电池使用空间被压缩,对更轻的锂电池是大利好。此外,锂电池的无污染、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势,注定会成为取代铅酸电池的主流产品。
此外,锂电池在两轮车上的应用,又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时机:
01、电动自行车新国标颁布,不仅为更轻的锂电池提供了发展的东风,也让边缘化了20多年的电动自行车彻底结束“黑户”生涯,拥有了合法的路权,行业发展更加良性。可以说,这是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02、随着城市发展,作为汽车及公共交通工具的补充,电动两轮车承载着主要的短途交通任务, 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有数据显示,中国的日均骑行次数近10亿次。
03、被冠以草根名头的电动两轮车,向来被视为低收入人群的代步工具。随着大众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者对电动两轮车产品的高端、品质、时尚、智能等有更高的要求,并能为之付出更高的购车成本。
04、清洁能源的应用,成为全球共识,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目前,“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全民热词,也是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发展的新目标。
总体来看,大到能源战略、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水平,小到消费观念转变、电动两轮车产业升级需求,都在呼唤一种低碳、环保、轻量的可产业化的绿色能源出现,锂电可谓是顺势而起。加上,共享电单车和换电的兴起,也为锂电池在两轮领域的普及添了一把火。
不得不说,这股全球化的锂电之风,让四轮和两轮的锂电革命热情非常高涨。四轮固然稳稳占据了主力战场,但从渗透和普及的速度来说,两轮车的机会更大、发展更快。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来自GGII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两轮车市场的渗透率为23%,虽然在逐年提升,但相较于年增量3500-4000万辆的庞大市场来说,锂电未来的发挥空间仍然非常巨大。
这也引起众多四轮及其他领域的锂电企业关注,纷纷下水游向电动两轮车市场。
要瓜分电动两轮车锂电这块蛋糕,必然绕不开一个身影——星恒电源。从公开数据显示看,2018-2020年在轻型车锂电池领域,星恒电源连续三年全球销量第一,这三年全球市场占比分别达到了25%、32%、32.4%。在中国电动两轮车领域,星恒电源的总市占率超过60%。尤其受雅迪、爱玛、台铃、绿源、小刀、九号等头部电动车整车品牌和滴滴、美团等共享巨头企业的青睐,在头部电动两轮车品牌的配套中占比高达80%。
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何况“商场如战场”。星恒电源获得如此热捧背后的缘由,才是瓜分两轮车锂电这块蛋糕的真正底气。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先机问题:星恒电源技术起源于中科院,是最早进入电动两轮车细分领域的锂电企业,并扎根超过17年。彼时,国内电动两轮车锂电刚萌芽,市场需求少,星恒转战国际市场,主攻电助力车锂电,拿下欧洲第二的成绩。星恒走的是先打国外、再战国内的路线,乘两轮车锂电东风而起,累计锂电池销量已超过1800万组。
细究缘由,始终绕不开细分市场的真正需求。八九十年代,手机刚出现时,手机电池曾面临充电问题多、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甚至爆炸起火,到今天,大家买手机几乎不再关注电池是否安全,待机时间长不长,要不要备快充等问题。这是锂电技术成熟,也是锂电技术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后带来的结果。锂电技术的市场应用是一个由小到大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成熟的3C电子、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类市场,到电动两轮车、电动汽车领域,锂电池技术市场化的本质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
扎根市场的背后,是对应用场景的深度理解和技术的死磕到底。从电动两轮车市场完全没有需求时开始培育,到现今锂电化高速发展,相信星恒是艰难地走过这一程,也实实在在打了硬仗,这是开辟战场的先行者必经的长征之路。
由此,不难理解,星恒提出“让技术回归用户,让市场定义技术领先”,号召从“材料研发、电芯设计、工艺装备、PACK技术”等综合实力出发,深耕行业细分领域,是具备十足底气的。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星恒的这份战略定力值得让每一个后来的挑战者起敬。而星恒多年来在电动两轮车市场摸爬滚打,守住寂寞,摒弃诱惑,一心搞好锂电的朴实大哥形象,也已深入两轮车行业之心,短期内难以改变。
罪魁不只是成本,安全是第一道投名状
为何两轮领域的锂电池渗透率不高?其实,锂电要获得良性、高速发展,在消费者乃至整个行业层面,还有许多功课要做。尤其是锂电的经济性、安全性、便利性、价值感等,在许多消费者的认知里还存在较大的偏差。
首先,锂电其实比铅酸更便宜
从表面数据来看,以4812型号(0.5度电)电池为例,铅酸电池价格在250-300元;锂电池价格在400-450元,锂电价格高于铅酸。然而,一组锂电池平均使用寿命达到3-5年,铅酸电池平均使用寿命则只有1-1.5年。因此,从综合使用成本上来计算,锂电明显优于铅酸。
其次,锂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消费市场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存在严重误解。目前,电动两轮车锂电标准管理存在缺失,锂电技术高尖,但制造门槛却低。市场上,为了追逐利益,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违规改装、电芯滥用等行为,给锂电池应用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锂电材料体系不同,在安全性上也有不同差异。目前,电动两轮车锂电的安全事故基本由纯三元锂电引起。虽然,单从材料安全性来看,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锂。然而,锂电池产品的安全性又是个系统工程,从正极材料到电芯结构设计到BMS系统和PACK设计,都举足轻重。
因此,经过长期、大量市场验证的技术路线,在安全性上更值得信赖。事实上过去十余年,锰酸锂一直占据电动两轮车锂电的主流路线,且在未来仍将稳居第一路线位置。
要确保电动车锂电安全性,不仅要认准专业规范的品牌企业,还得选好锂电路线。综合来看,锰酸锂是第一优选,特殊场景下的铁锂应用有待进一步的市场验证。
第三,锂电服务力有待全面提升
因为市场发展快,相较于铅酸,电动两轮车锂电池的售后服务水平仍显薄弱,面临网点数量少、服务不规范、技术手段缺乏、周转期长等短板,易劝退经销商和消费者。
在这一点上,星恒已先行一步,研发了第四代智能检测仪,也向消费者推出了“3分钟检测、现场赔付、全国联保”等承诺,在全国建立了700多个服务合作网点。
短期内,星恒虽然建立了较高的服务标准,但也只是给行业开了个好头,应对即将爆发的两轮车锂电市场,这还远远不够。可以预见的是,服务也将成为各锂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指标。
第四,锂电价值感认知不足
相对铅酸电池,锂电池在能量密度、重量、续航效率、环保度、寿命、动力、荷电保持能力等方面都更优秀,但是消费者因为品牌营销侧重点、信息差等,在买两轮车时很难全面认知到这些事实。
锂电价值的认知感不足,不仅存在于消费者,在基础庞大且营销在一线的终端门店、整车企业等也是普遍现象。因此,加强锂电价值感的宣传,对于市场培育,及正确引导市场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各锂电品牌的首要任务。毕竟先将蛋糕做大,才能更好瓜分。
锂电革命需要更强合力
尽管锂电池的渗透普及受制于多重因素,可锂电化大势不可逆转。锂电头部企业,如星恒锂电池,在安全性、实用性上的不断进化也为行业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星恒提出“做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放心的锂电池”就是在实用性、安全性上践行推广锂电的使命,用科技打造更安全、更皮实、更便宜的国民锂电精品。这种“锂电国民化”战略,更有利于锂电普及发展。
目前,经过十余年的沉淀,通过技术的革新和产品创新,今时今日的两轮车锂电池,已经具备国民化普及的条件。大众所关心锂电产品的安全性、实用性、性价比均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外在的市场管理秩序、经营规范,锂电应用管理、安全教育、价值宣传等更加迫在眉睫,急需多方发力。只有坚决抵制粗制滥造、非法改装、电芯充电器滥用等违规经营,加大锂电应用培训,才能推动锂电的良性发展。
锂电革命,需要更强的合力,更多的整车企业、电池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等上下游供应链也应全力投身锂电这场战役中。从铅酸电池起家的制造商们,需要加快向锂电池技术和产品体系转型;从四轮转型进入两轮锂电领域的新玩家,更要深刻理解应用需求;所有的产业上下游从业者,更要坚守安全红线,共同将锂电两轮车行业做大做强,让锂电技术更好地造福于民。
锂电池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必然会反哺两轮车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让两轮车行业的所有参与者长久受益。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