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藏在年轻人的AI女友里

2024-02-05
做用户的“造梦者”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懂财经(ID:dudongcj),作者:小白,编辑:夏益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1999年春节的时候,OICQ刚刚上线,有些冷清。马化腾只能顶着个女孩子的头像,每天从各大BBS 里拉人聊天。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嘀嘀”乱叫的即时通信软件,将彻底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沟通方式,包括马化腾自己。

25年后的今天,类似故事还在重复。不同的是,那个假扮女孩陪人聊天的“人”从马化腾变成了AI机器人。在AI创造的赛博世界里,机器人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有人在这里还原了去世的爸爸,有人感受到了久违的爱,还有人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家庭温暖。

作为全球最大的AI聊天机器人平台之一,Character.ai的月活已经超过千万,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比ChatGPT还高,大部分用户还是20出头的年轻人。

不仅国外的年轻人需要AI,国内的也一样。不久前,有位国内开发者做出了一个叫「哄哄模拟器」的AI应用,玩法是你需要想方设法哄好自己的虚拟女友/男友,以获得ta的原谅。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在24小时内都吸引了60万用户,直接引爆了00后和10后聚集的QQ群。

看上去,对绝大数人来说,一个能够抚慰人心的 AI 男友、女友,远比奥特曼、黄仁勋口中的宏大愿景更接近“通用人工智能”。

01 比ChatGPT更受年轻人欢迎

说起AI女友,Character.ai是一家不得不提的公司。

这家类似于ChatGPT的对话式AI平台,在LLM相对成熟后,没有选择对AI容忍度低的生产力场景和复杂场景,而是选择了情感陪伴、角色扮演、游戏娱乐、荷尔蒙等既有普世性,容忍度又高的需求。

与ChatGPT不同,用户可以自由创建动漫、科技、娱乐等各种领域的专属对话式AI机器人,例如,钢铁侠、爱因斯坦、哈利波特、哆啦A梦等。

进入Character.ai的主页,你能看到各种对话机器人。自2022年9月上线以来,已有上亿用户在该网站上定制自己的AI,总数超过1800万个。其中不仅有莫扎特、拿破仑等历史人物,还有像索隆、胡桃这样的动漫和游戏虚构角色,甚至包括马斯克、Tayler Swift等当代名人。

在主页点击任意一个机器人,就会进入到对话详情页。

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己去创建角色。点击“创建”按钮,就可以进入创建角色界面。在这里,用户可以设定角色名称、选择角色个性特征、为角色添加照片。

除了这些简单的东西,用户还可以通过“高级设置”,调整角色的思想、表达方式等内在属性,甚至还能对角色的每次回复进行打分,让它越来越接近你理想的样子。

尽管看上去“平平无奇”,但Character.ai的受欢迎程度可一点都不低。在应用程序发布之前, Character.ai网页应用每月访问量就已超过2亿次,用户每次访问平均花费29分钟,官方表示表示,这一数字比 ChatGPT 高出 300%。

根据一些公开报道,Character.ai的月活超过千万,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数据平台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在用户使用时长和年轻人用户占比两个指标上,Character.ai已远超ChatGPT。

根据AIhackathon统计的数据,按对话量看角色的分类,Character.ai上最受欢迎的是动漫和游戏角色。截至去年11月,在Character.ai日均对话次数前十的角色里,动漫和游戏角色多达6个,超过了一半。其中,包括原神角色的雷电将军、进击的巨人的利威尔·阿克曼等等。

为什么是这些角色呢?这和Character.ai的用户结构有很大关系。根据海外独角兽的整理,Character.ai用户年龄呈现持续的低龄化趋势,在主流 C 端产品中年轻用户占比最高。

从 SimilarWeb来看,截至 2023年8 月,18-24 占比 57.26%,25-34 占比为 22.96%,35-44 占比 10.76%。由于SimilarWeb只能看到 18+ 用户情况,无法判断未成年占比。参考 Reddit 5 月初的投票,18 岁以下用户占比达到 30%,占比最高的是 18-26 的大学生/青年人,为 51.6%,不难判断Character.ai用户中有较大比例未成年人。

有趣的是,与单纯的虚拟陪伴平台大多男女比例明显失衡不同,Character.ai 男女性别比例接近 1:1,说明Character.ai对男生、女生都有着极高的吸引力。

02 做用户的“造梦者”

要说聊天,ChatGPT似乎也可以,那么Character.ai究竟有什么不同?

如果把与人工智能聊天好比造一个梦,那么Character.ai所做的事无非就两件:一是要用户自己选择想做的“梦”;二是让这个“梦”尽可能看起来逼真。

Character.ai对用户创造本身有强烈的执着。在Character.ai前,很多大公司都推出过助理机器人,但它们只向广大用户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标注的角色。但Character.ai并不希望如此。正如Character.ai创始人Noam Shazeer所说,“Character.ai的使用实际上非常灵活,我们让用户来控制玩法,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清楚他们想用这个东西来做什么。”

这样的开放性,也让Character.ai在短时间击中了大量用户的需求——陪伴和娱乐。事实上,早期用户创建的机器人类型反映了这一点。当时大部分被创建的AI要么是用户们的已故亲属,要么是他们想阅读书籍的作者。前者的需求代表着陪伴,而后者更像是一个娱乐。

光有角色还不够,Character.ai还让用户创造的角色更符合一个“人”。举个例子,虽然 ChatGPT 也可以按照人们的要求进行聊天,但因为产品设定不同,每次重启对话 ChatGPT 会“忘记” 上一次聊天,回归预先设定的“助手”个性,而 Character.ai 的角色会记住所有的聊天历史,保持性格的连贯性和持续塑造性。

而这些与“角色”的聊天记录,就是用户感情寄托的所在。当用户和所创建的“角色”交谈时,那些对话聊天就是他抵押在这个产品里的虚拟资产,这种资产虽然是电子化的,但对用户来说也是情感化的。

这些资产是无价的,由于变老是一条单向不可逆的路,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们会经常陷入回忆。此时人们在意的,往往是自己花费了较多时间的事,并会主观上给予较高的评论,曾经让他花费了时间甚至沉迷的地方,更容易让其流连。

自主创造加上社交资产的存在,让用户能够通过AI 聊天机器人获得足够多情感寄托,甚至这种寄托极其强烈,强烈到超越现实:有人在这里还原了去世的爸爸,有人在这里找到了感受到了久违的爱,还有人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家庭温暖。

如果说与AI聊天,是一个虚拟世界的“梦境”。大语言模型给这个世界注入了无限的扩展空间和开放性,而Character.ai则给了玩家们一把打开这个世界的“钥匙”。

03 “另类”的AI社交

话说回来,“AI女友”类产品的走红,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AI苦苦探索但又落地无门的时候,AI社交产品却表现得像个“另类”。

一边,奥特曼老师和黄仁勋老师大谈“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时代,不停地告诉大家AI会给世界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但时不时还要被用户diss产品不行,又是反应笨拙,又是功能无用。

另一边,Character.ai上的一个个扮演着AI男友、女友的机器人,却被用户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那些工作中受到百般挑剔的胡说八道等“弊端”,放在 AI 女友和纸片男友身上,就成了意外的甜蜜小惊喜。

发生在Character.ai上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

在AI产品落地过程中,模型的智力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甚至那些生产力型AI面临的「幻觉」问题也变得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用户感觉如何,真假并不重要。这就像养狗,虽然狗并不具备同人类沟通的语言能力,但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宠物是很重要的情感支持。

回过头来看,在1999年的春节,当你与一个头像靓丽的女孩子聊天,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情。至于屏幕的另一端究竟是马化腾,还是一个AI机器人,好像也没有那么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