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市值榜( ID:shizhibang2021),作者:武占国,编辑:何玥阳,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大获成功之后,互联网大厂也盯上了当时的“新蓝海”,入局下沉市场的重要动作是推出极速版APP。
前两三年,推广极速版APP的运动轰轰烈烈,下载APP即送大白鹅玩偶,在APP里还能赚钱,互联网大厂、小厂都下场去做。
而现在,极速版APP地推越来越少,也有的APP也迎来了自己的终局,比如网赚的鼻祖趣头条在2022年宣布关闭创作者平台。
极速版APP,正在归于平静,因为承担的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01极速版的历史任务
互联网开创了“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牛来买单”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用户免费用互联网,平台贴钱,广告主花钱做投放。
这种以广告为变现核心的方式下,用户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台的广告变现能力。而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后,网民人数越来越多,能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小,新开一个客户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但是下沉市场以及老年人群体使用手机,主要还是微信这样的通信功能,对其他APP来说,仍然具有开发的意义。
极速版APP就担起了低成本获客的重任。
获客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用更小的内存获客。
IT界除了有摩尔定律,还有一个安迪比尔定律。安迪比尔定律直译就是,安迪(Intel原CEO)提供什么,比尔(比尔盖茨)就拿走什么。
这个定律是说英特尔一升级芯片产品,微软就会升级自己的软件产品,吸收新型芯片的高性能,硬件提升的高性能,很快就被软件消耗掉了。
这一定律在手机仍然适用,硬件的性能是提升了,但APP占用的内存也越来越大。对于那些手机型号低端、换机周期比较长的下沉市场用户、老年用户来说,主打占内存少的极速版APP更合适。有数据显示,2500元以下手机用户规模占比超过60%。
多数极速版APP对一些功能进行了阉割,更便于老年人上手。也有少数极速速版APP,不仅功能没缩减,极速的安装包反而比主App还大。
第二种获客方式,是用激励获客、留客。
极速版对目标用户最大的吸引力还是赚钱。
最赚钱的一般是下载即可领的那部分,或者是拉新获得的奖励。
成为用户之后的套路,就很常见了,刷视频、看小说、看广告给金币奖励等等。现金奖励往往遵循着先多后少,先易后难的规则。
这个过程也培养出了用户刷视频或者刷内容的习惯。
这些APP的任务几乎霸占了"有闲”人的全部空间,什么吃饭补贴、喝水补贴、走路赚钱、睡觉赚钱各种让人留在APP上的操作都有。
即使是最后的“蓝海”,最后的“空闲”也变得拥挤了。
当任务越来越重,赚的钱越来越少,用户势必会走到“脱敏”的阶段。有的用户学会了反套路APP,比如先卸载,再装回来,APP就会给更多的金币。
现在,一些APP也在主动弱化用赚钱黏住用户的功能,比如iOS平台的抖音极速版已经停止了用户这类活动。
02那些活下来的和死了的
获客之后,怎么经营这些用户,可能关系到极速版APP的生与死。
一些极速APP承担了为主APP导流的任务,比如用户在快手极速版领取金币的过程中,会被引导下载或者打开APP,以增加主APP的活跃度。
所以在2019年、2020年这些相对早期时刻,地推运动在一二线城市也轰轰烈烈,极速版与主APP之间用户重叠度过高是当时明显的特点。
还有一些极速版更倾向于与主APP的调性区隔开,尤其是原本做消费力更高用户群体生意的APP。
当然,不管是哪种,现在都面临着前面提到的“新”客越来越少,现金奖励减少但任务增重。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有大笔钱就有机会砸出个认知度比较高的APP的时代了,想要通过极速版或者说补贴用户的玩法,来完成人群积累这一步,要找到跑得通的商业模式才行,否则趣头条就是前车之鉴。
趣头条过于重视金币等运营方式,当完成跑马圈地之后,才发现内容没拥有护城河、用户缺乏忠诚度,强依赖广告的单一商业模式非常艰难。
再加上外部环境太卷,趣头条没有实现业务突破的机会。
对于其他以广告为主要变现模式的极速版APP来说也一样,广告主近些年对于广告效果更加重视,“羊毛党”的用户价值相对来说低一些,如果无法完成转化,或者无法追踪后续的转化,都会打击广告主的投放意愿。
这种流量对于广告主来说,性价比只会越来越低。
抖音极速版和快手极速版是活得还不错的APP,他们在贩卖流量之外,还和本身的其他业务进行了结合,比如电商。下沉市场用户和老年群体可能对于用丰富的特效拍视频没太大的兴趣,但对购物的需求大概率是有的。
同时,老年人群体的学习成本高,这也意味着学会在一个平台上购物之后,能持续贡献交易额的可能性更大。
总结来看,当通过网赚的模式吸引来“价敏”或者老年用户之后,要么用更高频、相对刚需的场景(比如电商)让他们成为忠实的用户,要么通过更具有成瘾性的方式让用户完成付费,比如让人欲罢不能的短剧。
这其实与经营五环内用户、年轻用户的逻辑是相通的,而逻辑相通也意味着极速版APP就是一个普通的APP。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