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亿!广东“神车”,彻底把直男迷倒了

关注
小布是理想,大行才是生活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宸希,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天气回暖,骑行风潮再次刮了回来。

相比于烧钱的硬核山地车、竞赛车,小巧轻便的折叠车,成为打工人休闲的新宠。

很多想入坑折叠车的新手,都会被一众圈内老炮种草这么一个品牌:大行。

图片

论辈分,大行(DAHON)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生产折叠自行车的企业,号称是“现代折叠车的发明者”。

论市场份额,大行占有目前全世界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约100亿人民币左右。

2000年,大行还被吉尼斯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折叠车产销集团”。

图片

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备受车圈老炮推崇的大行,竟然是个潜伏30年的假洋货。

大行一直号称自己是40岁正宗美国老字号,尽管他确实注册在美国,但主要的工厂、设计中心都在广东深圳,甚至主要市场也都在中国大陆。

在国家工商总局的品牌注册信息里,大行也明确被标注为“大行Dahon,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

图片

一个“假洋货”,是如何偷偷占领市场,成为圈内老大的?

40岁“假洋货”,暴揍中产神车

大行,绝对是骑车圈子里的低调大佬。

在国内卖了数十年,大行很少投放广告,靠的就是口口相传,以及“美国品牌”的噱头。

大行的美国身份,主要是靠自家的创始人,美籍华人韩德玮博士撑起来的。

图片

40年前,毕业自南加州大学的激光物理学博士韩德玮突发奇想,放弃了科研领域,一头钻进车库研究自行车。

韩博士带着第一代大行的原型四处推销,没想到却在美国各种碰壁,美国工厂要么不认可产品,要么成本太高。

图片

无奈之下,韩博士把目光投向了故乡中国,1984年,大行的第一家工厂在台湾落地。

十年后,韩博士偶然发现大陆的工业水平已经进步不少,并且在国内建厂还少不了政策支持,于是把大行举家搬迁前往广东深圳。

图片

如今,年近80的韩博士仍然会出席大行在各地车展的活动,为大行的新技术和新车背书。

除了“自行车仙人”韩博士为美产品质站台,大行能在近几年爆火,靠的还是“小布平替”的名头。

价格五位数起底的小布,作为最新“沪签”,是大批白领彰显生活品质的标配。

图片

对于喜好折叠车的人来说,小布可以是理想,大行才是生活。

平均价格只有小布十分之一的大行,是小布劝退后人们关注到的第一个品牌。

原因很简单,跟金贵的小布相比,大行不仅便宜好买,也很好修。

小布的零件全部都得原装进口,提一辆新车至少也得半年起步。

此外,小布的全国的维修站点加起来也屈指可数,“坏不起”成了小布车主的统一头疼的点。

图片

反观大行,授权维修点到处都是,零件也都是市场通用的,所以车主可以尽情“折腾”。

很多人选择大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大行“坏得起也丢得起”。

其次,大行在功能方面,完全可以担当“小布平替”的重任。

二者都主打一个方便折叠,瞄准上班族通勤的“最后一公里”,倡导“4轮+2轮”的生活方式。

图片

尽管没有小布性感的“咔嚓”一声十秒拆装,但大行也能做到轻易拆装,可以带上地铁、塞进后备箱。

论颜值,大行能做到和小布“远看差不多”,虽然没有小布的细节精致,但这些差距很容易就被近十倍的差价所掩盖。

披着“美国皮”的大行,用纯粹的中国制造,打了“中产神车”的脸。

小布平替,两招拿捏骑行直男

折叠车风头正盛,无论是车圈老炮,还是新手小白,都想搞这么一个“大玩具”骑一下。

从老牌永久到迪卡侬,各大自行车品牌纷纷嗅到风口,推出了自己的折叠车款式。

图片

但不管别的品牌怎么卷,大行仍然牢牢占据着各大种草榜单的一席之地。

原因很简单,在骑行还是小众运动的时候,大行就用两招俘获了无数骑行直男。

大行的第一招就是死磕竞技。

从常理来看,折叠车和竞速自行车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着,在一些偏执的老炮眼里,折叠车甚至根本不算正经车。

但大行就很头铁,选择硬蹭。

图片

在国内的一些自行车竞速赛事上,经常能看见大行作为主要赞助商出现。

大行自己也会举办竞速比赛,从室内到室外、公路到越野各种场合都有涉猎。

除了折叠车,大行也会把竞技车座位主要的研发方向。

刚刚结束的台北国际自行车展上,大行为了展示自己的全新技术,拿了自己的三款新车,特地和其余品牌的公路车、专业竞速车进行对比,突出一个“小轮也能跑得快”。

图片

尽管身为都市休闲车,大行还是热衷于在自己的产品类目里添加“竞速款”和“越野款”。

什么竞技变速器、碳纤维车架统统安排上,主打一个在小轮子上过赛车瘾。

尽管大行不怎么投放广告,靠着硬蹭竞技,在直男心中还是留下了一席之地。

图片

大行拿捏用户的第二点,就是它的“玩法”实在太多。

靠性价比拿捏入门用户,显然不是大行的终极目标。

为了培养用户忠诚度,大行算是把魔改玩清楚了。

大行从来不搞“专属配件”,很多配件都是市面上的通用款,在用户手里,主打一个丰俭由人。

图片

热衷速度的用户,会给大行换变速器、换轮子、换胎,让普通大行的性能直逼赛车。

喜欢个性的,也会给大行改漆、改装饰,最终得到一台独一无二的车子。

一台2/3000元的大行经典款,能够经历无数改装之后继续上路,有人甚至能骑上十来年。

而且玩剩下的大行改装件也可以在二手市场交易给其余品牌车主,可玩性翻番。

图片

为了推行自家的改装玩法,大行还会聘请一些“高玩”成为店主,在新手间传播改装文化。

大行还时不时赞助一些改装车大赛,给各路玩家一个交流改装经验技巧的机会。

有人曾在知乎发帖:拿着买小布的钱,随便去大行店里都能配出一辆“怪兽级”配置的车子,完爆小布。

图片

在网上的一些折叠车种草帖子中,很容易发现一种现象:都在夸小布各种好,从颜值功能到文化都非常牛,但是让我买,我选择大行。

高逼格的小布栽了树,乘凉的却是更实诚的大行。

潜伏40年,大行还有必要装下去吗?

曾几何时,给品牌披个“洋外衣”,是中国产品最好使的营销套路。

假洋牌子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靠“洋滤镜”赚一波知名度。

把洋滤镜玩得最明白的品牌,莫过于被无数孩子信以为真的“中国乔丹”。

图片

在互联网还不普及的年代,中国乔丹靠着一个乔丹上篮的剪影,和注册走的不少商标,卷走了大批乔丹粉丝的关注,还在2011年差点上市。

直到耐克带着AJ品牌本尊进入中国并轮番发起诉讼后,“假乔丹”才慢慢偃旗息鼓。

无独有偶,当时有许多爆火的品牌,都是靠着一个“洋滤镜”给自己添了不少噱头,比如商场钉子户杰克琼斯、G-Star Raw等等。

图片

而立足小众品牌的大行,选择披着“洋皮”不撒手,多半是出于无奈。

大行进入中国市场的90年代中期,骑行还只能在小众群体中圈地自萌。

当时选择休闲骑行的无一不是硬核玩家,于是对品牌的口碑和质量都异常苛刻。

图片

而当年大行的同行们,和高质量完全沾不上边。

哪怕是过去的国产车老大凤凰自行车,已经从80年代的小康标配,变成了如今论坛里被万人吐槽的“垃圾车”代表。

在网上,关于凤凰车架脆弱、刹车不灵的控诉到处都是,在凤凰自行车自己的评论区里都有不少人说凤凰“买了就后悔”。

图片

不止凤凰的名声不好,同样是国产大牌的飞鸽、永久同样质量问题频出,口碑一崩千里。

就连曾经的国产大佬都堕落至此,大行想要在圈子里出头,就不得不和国货划清关系。

现实也确是如此,很多消费者在发现了大行其实是完全国产的时候,都开始质疑起了大行的质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金老师觉得,在如今的自行车市场,大行已经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2023年,中国的骑行市场规模高达289亿,根据推算,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会突破526亿元。

自行车市场的繁荣,是背后庞大自行车产业的支撑。

图片

粗略统计,2023年我国生产自行车破1亿辆,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自行车不仅出货量庞大,质量也能独当一面。

图片

比如风头正盛的捷安特,其中5家主要工厂,就有3家位于中国大陆,不光负担了绝大部分产能,还能承担捷安特最高端的碳纤维生产线。

当然,有如此大的规模打底,中国新一代自行车品牌也在迎头赶上。

大行在深圳的“邻居”喜德盛,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成为中国国家山地自行车队的专用品牌,一炮打响,成为新一代“国产之光”。

图片

现如今,喜德盛已经拥有年产500万辆的实力,眼看着就要跻身自行车的第一梯队。

国产自行车,正在慢慢褪掉低端和质量差的名声。

在中国扎根30年的大行,真的没必要再装下去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