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佑驾创新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天使投资的智驾公司正在冲击上市。
日前,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佑驾创新”),正式向港交所递表。
佑驾创新是一家智能驾驶和舱内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领航、泊车和舱内功能等,提供定制化L0至L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正为OEM开发L2级至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创始人刘国清是一位85后海归博士,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后赴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于2013年回国创业,次年在深圳创立佑驾创新。
近来,自动驾驶赛道依旧热闹。
去年年底,知行科技成为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如今,地平线、纵目科技、黑芝麻智能等智驾产业链公司纷纷加入到港股IPO的大潮中。
85后海归博士创业,遭遇寒冬一度停薪
出生于1987年的刘国清,在2004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就读于统计学专业。他曾回忆,创业取得的成果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储备,尤其是数学学习带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毕业后,他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继续深造,攻读计算机工程博士。这期间,他参与了新加坡政府与南洋理工大学联合资助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项目,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他先是向汽车研发领域的朋友询问ADAS的市场情况,然后着手进行市场调研。
终于在2013年4月,刘国清决定回国创业,以这个ADAS研发项目为前身,成立了MINIEYE。
刘国清请来的创业伙伴,也各个藏龙卧虎。
其中,佑驾创新首席科学家吴建鑫研发的计算机视觉算法曾被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多国工程院院士的团队用于其研究系统中,也被美国iRobot公司用于其Packbot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杨广则是前微信团队开发工程师,前腾讯搜搜基础架构工程师,曾获ACM/ICPC金牌;算法开发总监闫胜业,为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工程博士,曾任新加坡Panasonic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佑驾创新创始人兼CEO刘国清
2013年7月,MINIEYE的初创团队拿到了南京政府提供的150万元扶持资金。他们仅用了十个月就从低阶预警辅助功能切入,成功开发出了“护驾”App并正式上线。
虽然这款小试牛刀的产品没能取得理想效果,在短短三个月后便被“主动”下架,但也让团队达成共识,决心做专业ADAS,逐渐升级至L1、L2/L2+级别的解决方案。
刘国清在与元璟资本的对话中回忆,初期的5个人回国前都在新加坡或者美国工作,而回国后的创业地点是在南京市高淳区。在这里住了接近18个月,工作、生活、睡觉都在一个楼的四个房间里,研发出了第一代系统。“当时真的是‘用爱发电’,虽然每月每人只拿5000块钱,但那个时候沉浸在为理想而奋斗的快乐里,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2014年,刘国清的团队发展到了15人,总部也搬至深圳,正式成立佑驾创新,南京则作为研发中心专攻视觉感知算法。
创业路上往往充满荆棘。
刘国清曾回忆,佑驾创新在2015年底遭遇了行业寒冬,甚至有三四个月是停薪的,有同事实在坚持不住,离开了公司。
直到“智驾元年”2016年,佑驾创新公布了第一代ADAS后装产品,实现与自动驾驶巨头Mobileye后装产品的技术对标。2018年,佑驾创新开始进入前装领域,第一次实现了规模量产交付。
“终于要逐步开花结果了,那段时间我常常泡在工厂里,微信名就改成了‘M厂厂长’。”刘国清回忆当时情景,曾这样感慨。
如今,佑驾创新核心技术及业务覆盖行车、泊车、座舱三种场景,目前已有三类产品矩阵,分别为L2+/L2++级智能领航辅助方案、智能座舱感知与交互方案、L0-L2级别ADAS产品及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佑驾创新在乘用车领域先后与哪吒、蔚来、奇瑞、长安、吉利、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smart、江淮、一汽奔腾等数十家主机厂达成合作,量产定点覆盖近百种车型。
回忆一路的创业历程,刘国清说,“有些时候我们希望能保持住一种‘匪气’”。
他具体解释何为“匪气”:一是坚决果断,没有偶像包袱,干就对了。二是讲义气,具有契约精神,人家愿意把项目交给我们,就一定要把项目保质保量地交付。
吴泳铭为天使投资人,8年收益或超3400%
睿兽分析显示,佑驾创新在成立9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至少17轮投资。投资方阵容也堪称豪华:四维图新、凯辉基金、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大湾区科创基金、中金资本、蔚来资本、东风股份、华勤通讯、联通中金产业基金、东方富海、元璟资本、杉杉创投等等。
这其中,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可谓是佑驾创新的贵人。
创业初期,刘国清对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没有任何概念,就觉得应该先去北京。于是写了一个BP,往各种投资人的邮箱里面盲投;还去北京参加了一个科技媒体举办的沙龙。
而正是此前试水的App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天使轮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
2014年8月,刘国清在上海浦东机场拦下了当时准备去美国参加阿里巴巴上市仪式的阿里合伙人吴泳铭。此后,吴泳铭成为了佑驾创新的天使投资人。
招股书显示,吴泳铭个人于2015年向佑驾创新共计投资450万元。
2019年,吴泳铭以共计3060万元的代价向鑫榕投资、上海泓津、北京四维转让了部分持股,目前仍持有佑驾创新约2.31%的股份。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刘国清直接持有佑驾创新9.52%股份,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24.35%的股权,为该公司控股股东。此外,上市公司四维图新通过子公司北京四维间接持有9.06%股权,为第一大外部股东。其后,深圳泽奕、国开制造、中金资本分别持有佑驾创新5.95%、5.71%、5.5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吴泳铭于2015年创办的投资机构元璟资本,也先后在2020年、2021年及2023年,参与了佑驾创新的C2、D1及E2轮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
佑驾创新最新一轮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是2023年底的数亿元E轮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投资方包括穗开投资、广州产投、大湾区科创基金等,老股东普华资本增持。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的估值已从最初的2500万元,飙升至53.48亿元,8年间升值200余倍。
按照佑驾创新最后一轮投后估值53.48亿元计算,吴泳铭的2.31%持股价值1.235亿元,再加上2019年转让股份得到的3060万元,整体投资回报率或超过3400%。
已在88款车型量产,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70%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按L0至L2+/L2++解决方案的收入计,佑驾创新在中国所有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三。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佑驾创新已累计为29家整车厂进行量产。
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的主要客户是位于中国的车企和一级供应商,2021年至2023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8.0%、42.7%和37.0%,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1.7%、16.6%、11.4%。
2023年,佑驾创新与21家整车厂的51款车型展开定点项目的持续开发,并与26家整车厂的64款车型开始了量产。今年1月1日至5月20日,佑驾创新与20家整车厂的35款车型展开定点项目的持续开发,并与29家整车厂的88款车型开始了量产。其客户包括销量排名前十的国内整车厂中的七家。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佑驾创新营业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及4.76亿元,2022年及2023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9.5%及70.4%。
尽管公司营收快速增长,但目前仍未实现盈利,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1.31亿元、2.05亿元和1.85亿元。
佑驾创新表示,业绩亏损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及耗材的采购成本、研发、吸引及留任人才等因素影响。其中,原材料及耗材的采购成本占比最大,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36亿元、2.06亿元、3.5亿元,分别占收入的77.5%、73.8%及73.4%。佑驾创新表示其原材料及部件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结构部件及摄像头模块等,2023年前五大供应商占据采购总额的41.7%。
毛利率也是智能驾驶公司重点关注的数据。
2021年至2023年,佑驾创新整体毛利率分别为9.7%、12%、14.3%,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作为对比,2023年,知行汽车科技的毛利率为9.9%;纵目科技的毛利率为3.5%。
从具体业务来看,佑驾创新主要分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三大业务板块,其中,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为绝对的营收大头。
2021年至2023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73亿元、2.67亿元及3.8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8.8%、95.7%、81.1%。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主要包括iSafety和iPilot解决方案以及正在开发中的iRobo解决方案,2023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年销量超78万套,平均单价为630元,毛利率为13.7%。
智能座舱业务目前营收规模较小,且毛利率波动较大。2021年至2023年,该业务的营收分别是69.6万元、156.5万元、1834.6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0.4%、0.6%、3.8%;毛利率分别为-1.7%、45.5%、5.9%。
对此,佑驾创新表示,“2021年及2022年原型样品阶段公司只交付了少量项目,2023年,该业务虽然逐步进入了爬坡期,但仍未实现规模效应。”
车路协同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营收占比及毛利率提升较快。2022年及2023年,该业务的营收分别为72.2万元、7145.4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0.3%、15%;毛利率分别为10.2%、19.8%。
佑驾创新对于研发颇为重视。2021年至2023年,佑驾创新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82亿元、1.39亿元和1.5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6.9%、49.9%和31.5%。
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2021年至2023年,佑驾创新在员工工资等支出分别为1.08亿元、1.66亿元和1.8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7%、59.5%和38.03%,员工工资三年合计4.55亿元。
截至2023年底,佑驾创新共有519名全职员工,其中331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63.8%。
公司表示,目前正在开发和测试L4自动驾驶功能,预计于2024年交付公司的iRobo解决方案。佑驾创新透露,未来可能会继续支出巨额研发开支,因此短期现金流量、流动性和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此次IPO,佑驾创新约40%用于提升人工智能及产品方向的研发能力,包括招聘相关研发人员,改善研发基础设施设备等;约30%提升生产效率及解决方案竞争力;约20%加强销售能力;约10%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以2023年收入计,佑驾创新市场份额仅为0.6%,有不少竞争对手虎视眈眈。
佑驾创新也提示称,目前行业竞争激烈,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佑驾创新还面临库存、供应链议价能力、产业政策等多方面的潜在风险。例如,在供应链方面,任何供应短缺、中断或成本增加都可能对公司的生产和交付能力造成影响。
知行科技上市半年来,其总市值从65亿港元增长到了145亿港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港股对智驾行业的接受程度。
那么,佑驾创新又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我们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