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 大更新:这个由理科生创办的设计界独角兽,果然要用AI取代设计师了?

2024-07-02
与AI更近,也与你更近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Pro(ID:Si-Planet),作者:Jessica,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当下的生成式AI,正在拉低一大批工种的门槛。内容创作者如此、软件开发者如此,而今,UI设计师也一样了。

6月27日,UI/UX设计工具的市场领导者Figma在旧金山Moscone中心召开「Config 2024」大会。这是Figma最重要的年度盛会,汇集全球大量设计师、开发者和创意人士,发布公司的最新产品技术,共同探讨设计趋势和行业前瞻。

而Figma本身在圈内的地位,就相当于图片编辑的Photoshop、团队沟通的Slack、客户管理的Salesforce…所以活动影响力和关注度,被形容成“设计界春晚“也不足为过。

今年的Figma Config 2024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尽情拥抱AI。CEO Dylan Field宣布了以AI功能集成为首的一系列重大更新,包括全新的用户界面设计、独立成型的产品Figma Slides和开发者模式增强等。

图片

Figma CEO Dylan Field在Config 2024大会上身穿写着「Now with AI」的T恤

01 Figma AI终于来了,8大AI功能全面优化设计流程

Figma认为在软件发展呈指数增长时,设计才是优秀产品与普通解决方案的区别所在。他们引入了一套强大的AI工具,来简化设计流程并提升创意效率。让用户在工作中放眼更远、构建更快。

1.文本提示生成设计 (Make Designs)

每当打开一个新的空白画布,最发愁的就是不知道从何开始。现在通过Actions 面板中的 Make Designs功能就简单多了:只需输入文字需求,AI就能快速为你提供初稿,生成UI 布局和组件选项,解决从0到1 的大难题。

图片

2. 智能搜索 (Visual Search & AI-enhanced Asset Search)

从大量设计资源中定位特定素材犹如大海捞针。本次引入了两种新方法:「视觉搜索」和 「AI 增强的资产搜索」。用户可以上传图像、截图或输入关键词,Figma AI会根据这些输入在所有文件中快速找到相关设计元素。并且搜索时还能超越字面意思,理解语义背后的意图及上下文,例如搜索“按钮”,被简化命名为 ‘btn’的文件也能被定位。

图片

3. AI生成交互原型 (AI-powered Prototype)

完成设计想立马展示效果,快速进入用户测试或收集反馈?再不用先经过手动连接各个界面元素的繁琐程序了。Figma AI新推出自动生成原型功能,只需点击几下,就能瞬间将UI静态设计稿变成可以点击和交互的原型,并直接在原画布预览。帮助设计师避免重复劳动,更专注于本身的创意细节。

图片

4. 自动重命名图层(Rename Layers)

看似微小的功能,却能在整个项目过程中为设计师节省数小时的单调工作时间。一键单击就能根据图层内容和上下文进行智能重命名和重组排序,接盘的开发人员表示感激不尽。

5.. 智能内容替换(Replace Content)

占位符文本bye~ Figma AI可以自动将设计中这些枯燥无意义的Lorem ipsum替换为真实有趣和相关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模拟出最终产品的外观和感觉,帮助设计师与客户更准确地评估效果。

6. 生成图片(Make image)

必须有的文生图功能。通过输入文字指令生成独特图像,并添加到设计中。

7. 去除背景(Remove background)

必须有的一键去除图像背景,简化编辑过程,不用离开画布哦。

图片

8. 文本自动改写和翻译(Rewrite, translate, and shorten text)

文案优化上,Figma AI也要出一份力。同样是在Actions里菜单中点选,帮你调整文本的长度和语气,或按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一切为更高质量、流畅和国际化的设计体验服务。

图片

02全新用户界面「UI3」:Simpler is Better

除了AI方面的创新,Figma此次还基于“当今工作方式的启发和社区反馈”,推出了其第三次重大界面改版,称为「UI3」。

新界面完全重新设计,更新了200+图标,整体更干净直观,适应性也更强。包括可调整大小、可折叠的侧边栏面板,和一个位于画布底部的新工具栏,方便用户快速访问各种功能。

图片

1

产品上新!Figma Slides让做PPT成为快乐的事

Figma称,“多年来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幻灯片并未跟上步伐。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 Figma 作为解决方案。”——仅去年,用户就在 Figma 中创建了超过 350 万个幻灯片文件。其实不光设计师,许多其它从业者们也把Figma当做制作幻灯片的首选工具。

如今,Figma瞄准市场需求,将平台所有高人气的功能,集中到一个独立的高效幻灯片工具中。「Figma Slides」支持实时协作、互动元素(如发起投票),提供丰富的模板和主题,并允许用户直接嵌入和编辑设计,协助快速创建专业且互动性强的演示文稿。同时,也集成了部分Figma AI功能。

图片

目前Figma Slides处于免费测试阶段。2025 年初起将以每用户每月3 美元和 5 美元收费。大家有需求的,现在羊毛可以薅起了~

而前面提到的Figma AI和UI3,可以去Figma官网的“Everything we launched at Config 2024”模块中加入首批体验的等待名单。

图片

很多设计师已经在感受到,这些大更新在给更多没有设计师背景的人带来便利,一些看起来只有设计专业的人才能做的事情,不再需要他们了。

在程序员之后,被AI替代最深的工种,可能就是设计师。

03 Figma:两个理科生搭起的设计帝国

Figma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州旧金山的设计平台公司,由Dylan Field和Evan Wallace于2012年创立。核心使命是通过无缝协作和在线实时编辑工具,使设计变得更强大、便捷和亲民。

Figma的主要产品包括Figma Design、FigJam和Figma Slides。其中Figma Design是一个基于浏览器的设计工具,支持实时协作,面向UI / UX设计打造。FigJam是一个在线白板,适用于会议、头脑风暴和规划。而新推出的Figma Slides则堪称拯救打工人的幻灯片制作必备利器。鉴于它强大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界面,Figma已经超越了Sketch、Adobe XD等同行竞品,成为当今设计界的标准工具。并且非专业设计人士也能轻松上手,形成了活跃的资源共享和社区驱动文化。

截至2024年初,Figma已坐拥超过400万活跃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涵盖IT、金融服务、广告、零售、专业培训等各行各业。更是包括了微软、Twitter、Dropbox、Stripe、Slack、GitHub等在内的83,800多家大企业用户。

Figma的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历程也很成功。从2013年的380万美元种子轮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到2021年的2亿美元E轮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吸引了包括Index Ventures、Greylock Partners、Sequoia和a16z在内众多顶级投资者的支持。2022年Adobe曾提出以200亿美元价格收购Figma,但最终由于监管机构反对未能达成。根据今年5月最新消息显示,Figma在一次二级市场股票出售中估值已达到120.5亿美元。

有趣的是,这样一家被全球设计界奉为“仙品”,是创意、艺术、时尚代名词的专业设计公司,背后的创始人竟是两位纯正的理科生。

图片

图:The San Francisco Standard

Dylan Field(右)和Evan Wallace(左)在布朗大学技术社区中相识。Dylan曾就读于CS与数学系,期间在Flipboard和LinkedIn实习,并因出色表现获得了Thiel Fellowship的资助。Evan Wallace则是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教,拥有丰富的计算机图形学经验。共同的兴趣和技能让他们走到一起,一拍即合。

创业初期,两人曾尝试过多个项目,包括无人机软件和3D内容生成,但最终决定专注于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编辑工具。他们利用WebGL技术,证明了在浏览器中实现高性能2D和3D图形处理的可行性。2015年12月,Figma推出首个邀请制预览版, 16年9月正式公测,从此彻底改变了设计工具市场。

Dylan Field一直担任Figma CEO至今。而Evan Wallace作为CTO工作十年后,离开了Figma专注于自己的开源项目esbuild,并继续在技术社区中活跃,分享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

从两个理科生的创业梦想到改变全球设计行业的标杆企业,Figma的故事本身也印证了技术与创意结合的无限可能,也给这家公司注入了技术的DNA,今天它被称为“设计界的ChatGPT”,在拥抱AI,甚至用AI替代一部分设计师工作的路上,走的比艺术家们更彻底。

公司成立五周年纪念时,Dylan Field曾把Figma描述为“物理自我的数字延伸——它邀请人们放下自我,与他人共同创造和共享意识。”Config 2024大会上,参与共同创造的还多了AI这支强大力量。当然,Dylan还是把社区和人的智慧放在了的首位:“你们的设计塑造了大众的思考方式,在一个日益受 AI 影响的未来,这份手工技艺才是区分成败的关键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