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找了千年的“长生不老秘诀”,未来终有一天会成真?|投资笔记

2024-07-08

640.jpg

你听过「抗初老」吗?

在30岁才开始焦虑衰老,似乎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速度了。如果你打开社交媒体,会发现初老的描述已经开始让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们焦虑不已。某天照镜子的第一条皱纹、A醇等拗口的成分、各种内服的抗氧化补剂......这些取代了曾经的电视保健品,成了新一代衰老焦虑的代表,只不过,如今「衰老」的年龄标准,已经被迫提前了一大截。

根据2020年12月发布的《新青年抗衰老调查报告》,有42.14%的人表示,迫于同龄人的压力,会对衰老产生焦虑。可见,相比身体机能的衰退,衰老焦虑的年龄提前,更可能是一种快节奏时代中社会共识的变化。

在这样的集体意识浪潮下,「优雅地老去」当然是积极健康的心态;但其实,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也是刻在人类DNA中的本能。

在口耳相传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为追求永生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最早的英雄吉尔伽美什,只身闯入冥界,只为了找回挚友恩奇都的灵魂;徐福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最终一去不返;而来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也从未停止与死亡的对抗和对衰老秘密的破解。

而在大自然里,其实早有生物领先人类一步。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长寿的乌龟接近200岁高寿;而灯塔水母则可以在完成繁殖后“返老还童”,重新回到未成熟的水螅体幼虫,灯塔水母也是目前已知唯一一种生命能够无限延长的动物。灯塔水母的淡水亲戚水螅,则是拥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如果你把一个水螅切成许多块,每一块都将会再生为一个新的完整个体。

那么,对人类而言,衰老可以延缓甚至克服吗?而在克服了衰老之后,人类长久以来长生的理想又是否可以实现?

640.jpg

640.jpg

如何定义衰老

或许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衰老」的定义。作为高级灵长动物,人类的生理运作机制比我们刚刚提到的其他生物都更为复杂。《自私的基因》里提出了一个非常冷酷的假设:人不过是所谓的「基因机器」,我们的衰老死亡,是人类的基因,经过精密统计后得到的、利益最大化的生存方式。

640.jpg

吴陈尧

人为什么要衰老?这可能跟进化有关。大自然最终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人都长寿,而是基因本身能够复制下去。在复制基因的过程中,理论上来说你过了 30 岁,那么你也完成了这个目标。

从古代人类来看,你已经完成了你的传宗接代使命,那么对于基因复制这个任务来说,你这个载体就已经不重要了,那么你把后代抚养大了之后,不应该再去跟后代争抢资源。当然这就是基因自己进化的使命。

这是纪源资本合伙人吴陈尧,生物医疗也是纪源资本长久关注的领域。

这种基因控制论,可以说是自私的,也可以说是利他的。实际上,「利他主义」是科学界解释衰老的主流理论之一——它并不意味着人是无私的,指的是人类进化出的是有利于物种的特质,而非有利于个人的特质。

还有一个学派的观点认为,衰老和死亡是细胞长年来逐渐累积和负担的损坏,而非本来就安排好的遗传和基因特征。同时还有一个关于衰老的假设,看上去似乎会更悲观一点。这个学派认为,衰老是固有存在的,是宇宙中所有生物种类都要经历的过程。

这些理论都对可能造成衰老的因素作出了粗糙的假设,但依旧没能解释,到底什么是衰老?现在流行的抗衰概念,到底是在与什么对抗,又何以被认为有效?

或许我们应该先跳出一个误区。那就是抗衰老这件事,等同于「看上去年轻」。

吴陈尧

我认为抗衰老和看起来年轻是两回事。有可能外表看似年轻,实则身体年龄较大;也有可能是外观上显老,但身体保持年轻,可能是因为没有重视防晒——毕竟阳光是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果坚持进行户外运动,身体年龄就可能保持较年轻。

理想情况下,我们都希望内外同时保持年轻。脸部老化通过医疗美容或正确的护肤方法可以较容易地缓解,让人看起来更年轻。但身体衰老则是一个更复杂的挑战,因为身体的衰老机制比皮肤更加复杂。皮肤老化如出现皱纹或斑点的原因和对策相对明确。而身体衰老涉及整个身体系统,主要是细胞和基因在复制过程中的错误和偏差,这种衰老的根本原因不那么明确,也不容易逆转。我们只能寻找自然界中寿命极长的生物,比如说寿命超过100年甚至1000年的生物,来探索生命延续的可能性。

此外,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的衰退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人希望不仅身体年轻,外观年轻,还希望大脑功能保持年轻。我们见过许多思维敏捷、记忆力出众的老年人,如巴菲特、查理·芒格。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受到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的困扰,这对患者及其家人造成巨大伤害。尽管在这方面有所进展,这些疾病仍是未解之谜,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降低和延缓大脑衰老的速度。

体检报告上不正常的指标、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衰退,都应该被包含进抗衰的范畴;而这些能被我们察觉的表层现象之下,还存在着一套科学的量化标准。尽管出于不同实验室的结果无法统一,数据无法关联等问题,对衰老至今还缺乏一个绝对标准。纪源资本高级投资经理范超说,虽然没有绝对标准,但是目前生物学和医学界对衰老的九大标志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

640.jpg

范超

定义衰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我们都能直观感受到如头发变白或体力下降等现象,但科学地量化和测量衰老则更为复杂。2013年,《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衰老标志的文章,提出了九大衰老标志: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端粒磨损、表观遗传改变、蛋白质稳态的丧失、营养感知失调、线粒体功能下降、细胞衰老、干细胞衰竭和细胞间通讯的改变。

端粒的磨损,就是非常被人熟知的标志之一。端粒是我们染色体末尾的一段重复序列,而它一直被认为和衰老程度直接相关:

范超

每次细胞分裂都会导致端粒略微缩短,实际上这限制了细胞分裂的次数,设定了一个上限。不过,人体内存在端粒酶,这种酶能帮助恢复端粒的长度。但是,端粒酶的活性因人而异,活性较低的人可能会更容易或更快地经历衰老。相反,活性较高的人的细胞分裂次数可能会增加,过高也可能产生癌变这也与他们的健康状况有关。

另一个常被人提起的标志,是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化学能量,也被叫作“细胞的发电站”,但是在产生能量的同时,它还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而自由基可以说是各种抗衰广告中的老熟人了:

范超

自由基的过度积累会导致细胞代谢失衡或破坏细胞结构,从而加速衰老过程。因此,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平衡对于保证细胞的正常存活和活性至关重要。

一个更为通俗的说法是,假设我们可以降低细胞代谢的速度,就能在某种意义上延缓衰老。

在生物界,也可以肉眼观察到一些旁证,例如行动迟缓的乌龟,它的基础代谢非常低,同时细胞分化较慢,如果套用上面提到的九大标志,就是端粒复制的速度较低,所以降低了端粒磨损的速度。《细胞》2019年的一篇临床文章指出,“持续的热量摄入限制,可以减缓代谢,降低氧化损伤,从而减缓衰老。”这也与许多人推崇的卡路里限制饮食法不谋而合。许多长寿专家指出,饥饿疗法是目前唯一确信能够延缓衰老的办法,其他所有方法都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听上去,这与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并不吻合。在这个推崇自律给我自由的时代,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加速代谢,代谢带来新鲜能量,进而延缓衰老速度才是符合我们认知的叙事。如果降低代谢才是抗衰的正道,那我们还有必要运动吗?

640.jpg

也许这要回到运动为什么能提高代谢上来。实际上,我们在聊到运动健身时,所应用的叫作基础代谢,它需要在严格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并且与我们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诸多因素相关:

范超

基础代谢(Base Metabolism)是指人体为维持生命、确保所有器官正常运作所需的最低能量水平。测量基础代谢相对复杂,需要在清醒且极度安静的环境下进行,且测试者当天不能进食,以测量整体身体的代谢状况。

基础代谢率与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紧密相关。体重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肌肉及其他器官的正常运作是消耗能量的主要部分。因此,基础代谢率也与肌肉含量和年龄有关。虽然网上提供的计算方法仅是估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估算已经足够使用。在相同年龄和体型的人群中,基础代谢率的波动通常不会太大,正常波动范围在10%到15%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明存在某种病态。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基础代谢率可能比正常人高出20%或更多。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活力,可能患有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TA的基础代谢率可能就会非常低。

运动的确会使人体暂时处在高代谢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运动可以直接提高人的基础代谢。运动增加肌肉,而肌肉量则直接影响了人的基础代谢,考虑到不同的运动带来的增肌效果不同,一个长期运动的人,可以同时具有较低的基础代谢,以及高代谢的运动状态。

而我们在聊到降低细胞的代谢速度时,所描述的是一个更微观也更复杂的细胞生态环境,而代谢也不能简单被认为是消耗速度的快慢:

范超

细胞的各种活动实际上都需要消耗能量,例如细胞的增殖过程,刚刚提到的血液和皮肤,它们都会按周或月周期性地更新,旧的细胞死亡,新的细胞生成。这个新细胞的生成就涉及到细胞的增殖。即使在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你的心脏还是会持续跳动,你的神经细胞也会进行轻微的思考或活动。这些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此时,细胞通过消耗糖来产生ATP,也就是人体细胞基本能量载体,来支持这些功能。

目前普遍观点都认为,运动能够抗衰老。一方面在于,运动可以提高端粒酶活性,进而延缓细胞端粒的缩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运动可以激活心肌和骨骼肌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关键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

那么运动是否会带来衰老的风险?也许风险并不在于运动本身,而是我们在运动时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这不仅限于对身体机能的保护,同时还要注重最表层的抗衰——也就是对皮肤的防护:户外运动中强烈的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中黑色素的生成,使得皮肤变黑;而运动加速油脂分泌,则容易让毛孔堵塞,甚至发炎留下瘢痕。皮肤的粗糙和变黑,都会带来「衰老」的假象,而保护皮肤往往也是部分健身人所忽视的。

640.jpg

饮食抗衰是个伪命题吗?

当然,运动并不是唯一可以抗衰的方式。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抗衰饮食也是学界经久不衰的热门研究对象。除了我们之前提过的卡路里限制饮食法之外,生酮饮食、抗炎饮食、抗糖饮食、地中海饮食等等都曾被人认为有抗衰的功效。

其中卡路里限制饮食法是最经典的一种抗衰饮食法。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康奈尔大学的麦基教授就曾做过动物实验,他发现在保证基本的营养元素下,挨饿的小鼠居然各项生理指标比对照组好很多,也就是说,适当的饥饿不但没有让小鼠失去活力,反而似乎延缓了小鼠的衰老速度。

范超

降低能量摄入实际上是向细胞发送了一个饥饿信号,这个信号对细胞有益,能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来达到抗衰老的效果。例如,这可能会调节mTOR或AMPK这样的信号通路。这类机制在生物体中相当常见,包括一些损伤,比如放血对人体是一种损伤,但它能激活体内的干细胞产生新鲜血液,从而具有抗衰老的功效。所以,这和饥饿的效果相似,让细胞持续产生新的活力,这可能是限制能量摄入抗衰老背后的机制之一。

现在有很多不同的数据,也有一些相互矛盾的信息。虽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但大家都认同限制能量摄入或饥饿普遍对人有好处,但具体限制到什么程度则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而且,最终的研究结论可能是相当个性化的,很难有一个简单粗暴、普适的机制推荐。可能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到最佳状态,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平衡。

整体来说,如果保证营养摄入均衡,那么尝试卡路里限制饮食法也许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只是其中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毕竟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到现代社会,「吃饱吃好」永远是人类最基础的需求。而抗衰是一项需要长期规划并坚持的行动,如果无法坚持,那效果也无从谈起。

如果想要吃饱的同时保持健康,也许你已经了解到了生酮饮食法——它也经常在互联网上被宣传为一种无痛减肥法。生酮饮食通过调整脂肪、蛋白质、碳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让人体产生酮体,从而产生减肥的效果,一些研究显示,生酮饮食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样本是小鼠的实验中,它不但能够延长小鼠的平均寿命、延缓衰老的速度,甚至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但同样,由于缺乏在人群中的大型双盲实验,同时在食材的准备上要求更高,生酮饮食也并不适合所有人:

范超

生酮饮食就是所谓的吃肉自由,主要是强调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肉类,同时要大幅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基本上是吃肉和低淀粉蔬菜,几乎不吃碳水化合物。这种饮食方式被认为可能有助于延长寿命。然而,经过严格的研究,这个观点并不一定成立。生酮饮食相对复杂,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应轻视。即使在小鼠身上,长期采用生酮饮食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等疾病,因此是否能使小鼠的寿命比正常饮食的小鼠更长,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这方面的证据并不充分。

想从日常饮食开始抗衰,也许循着人类的历史经验是一个更成熟的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地中海饮食是最被推荐的一种健康饮食法:

范超

关于生酮饮食和抗炎饮食,它们确实各有其道理。但是,地中海饮食是经过多年大型综合研究验证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地中海饮食的核心在于使用健康的油脂,以及选择白肉,特别是鸡肉和鱼肉,来代替牛肉、猪肉等红肉,并且大量食用蔬菜。我觉得这种饮食方式长期来看肯定能让你更加健康。

循证医学强调需要有实验上的真实证据数据支持。在所有抗衰老方法中,地中海饮食可能是证据最为充分的一种,尤其是在帮助抗衰老方面。例如,有针对高危人群的随机对照实验显示,地中海饮食能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糖尿病发病率,预防2型糖尿病。此外,对于癌症而言,也有大型研究,包括汇总了83项研究的数据,显示地中海饮食与癌症死亡率呈负相关。

640.jpg

另一方面,在医学进步下,人们愈发开始关注过敏这件事——甚至有说法称,过敏是一种“文明病”。对应到当下,抗炎饮食、无麸质饮食的流行也多少印证了这一点。某种意义上,对于愈发容易过敏的现代人来说,也许吃适合自己的、干净的食物,就是最好的饮食抗衰方案:

范超

抗炎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因为从理论上讲,慢性炎症的累积对健康是不利的。确实,食物与抗炎有一定的联系,比如一些人可能对谷蛋白过敏,因此需要采用无谷蛋白饮食。在很多国外酒店的自助早餐,甚至很多中国酒店也会标注“gluten free”,意味着提供无谷蛋白的食物。如果你确实对某些食物有过敏反应,尝试无谷蛋白饮食是必要的。但是,抗炎食品的可操作性并不强,因为并没有一种食物被全球公认为会导致炎症的。当然,一些已知的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是应当避免的。这意味着应该减少各种加工食品的摄入,或者不要经常吃烧烤。

至于哪些物质会导致炎症,比如有人认为小麦可能会引起身体炎症,因此建议不吃任何面粉制品,或者是动物奶,如牛奶,因为它们也可能导致炎症。但我感觉这方面的证据并不充分。

无论是通过运动还是调整饮食抗衰,关键在于坚持。而判断抗衰方案是否有效,要通过对身体指标和状态进行长期的观察:

范超

如果没有进行长期持续的观察,你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够准确,因为可能会有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当天的其他因素、人体的生理周期、心情等。但如果你进行长期跟踪观察,比如通过一个月的饮食习惯改变来观察身体炎症水平的变化,我相信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而且是大多数人能够实施的方法。所以,如果有些书建议你吃或不吃某些食物,总的来说,如果你觉得它们比较科学,不是偏激或极端,没有证据支持的建议,我认为自己去尝试,并持续观察和调整,是一个可推荐的思路。

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食和运动习惯,绝对可以让你变得更健康,甚至看起来更年轻。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确定能让人变得更健康和年轻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是完全安全且成本低廉的。虽然有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总体来说,它的可获得性很强,而且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抗衰还是要上黑科技?

不过,坚持也往往是最难做到的事情。

袁越曾在《人类的终极问题》中写:“人类是一种意志力极为薄弱的高等动物,大家都知道锻炼、节食和戒烟能够延缓衰老,但很多人却连这三条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人类需要的不是那种需要极强自制力的生活方式建议,而是一种神奇药片,只要按时服用就能延年益寿。”

人类的抗衰需求,如今正在催生出一个千亿规模的庞大市场。据福布斯数据预测,中国抗衰老市场未来有1000亿的发展空间。而另一项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达到22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7.8%。这其中,不少行业大佬和高净值人群更是率先开始在自己身上试验,比如Twitter前CEO Jack Dorsey,就是忠实的卡路里限制饮食法的执行者:

吴陈尧

Twitter的前CEO兼创始人Jack Dorsey的抗衰老策略包括每天只吃一顿饭,这顿饭在晚上6点半到9点半之间,主要食物包括鱼、鸡肉、沙拉、菠菜、芦笋和甘蓝。餐后,他会吃一些混合的樱桃、蓝莓、树莓等作为甜点。有些人认为这样的饮食方式太夸张了。

此外,Dorsey还会每天进行两小时的内观冥想,以及使用一小时进行桑拿浴和冰浴的交替,虽然他也说并不是每天都这样做。尽管有人根据他的照片评论他看起来很憔悴,但他的这套养生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主要是通过减少食物摄入总量和选择健康食物来降低热量摄入。

当然,这种方式是否适合每个人还要因人而异。除了饮食,Dorsey提到的冥想和冷热水交替(桑拿加冰浴)也是有益健康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交替使用冷水和热水来洗澡或泡澡,这也是对健康有帮助的方法,值得推荐。

另一些硅谷大佬则选择不过这样的苦行僧生活,例如风头正劲的OpenAI CEO Sam Altman,他声称自己正在服用一种叫作二甲双胍的药物来延缓衰老。二甲双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但为什么它会有抗衰的作用?

吴陈尧

二甲双胍是一种具有抗衰老潜力的药物,尽管它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延长寿命7年,这暗示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有延长寿命的效果,因为它能降低代谢速度。

对于血糖边缘升高的人来说,二甲双胍是一线用药,可以带来好处。鉴于这种药物已经面市很长时间,它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即使是正常人长期服用,也不太可能出现大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二甲双胍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的代谢,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B,或者可能引起一些肠道不适,建议从较低剂量开始服用,并在出现胃肠道不适时停止用药。

对于打算备孕的父母,建议暂时停用二甲双胍。同时,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以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除了降糖效果外,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其他益处,包括某种程度上的抗肿瘤效果、保护心血管和减轻脂肪肝的效果。那现在可以看到吃二甲双胍的人非常多,除了Sam Altman之外,很多硅谷的创业者还有投资人都在长期地服用二甲双胍。如果能够用刚才范博士所说的这些表观遗传的指征去测量的话,也许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确可以降低人体的生物年龄。

而同样被大佬们追捧的,还有一种叫做NMN的成分。2013年,哈佛医学院的辛克莱教授的实验室证实,老年小鼠连续注射定量NMN一周后,肌肉中线粒体的功能就恢复到了与年轻小鼠相同的状态。而线粒体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辛克莱教授对NMN逆转衰老的效果如此笃定,他认为,人类的衰老不是必然,它其实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这无疑给人类营造了逆转时间的全新梦境,2017年,曾经的中国首富李嘉诚公开表示对NR这种保健产品感兴趣,这正是NMN的同类产品,并且他之前就曾经花费2500万美元投资了一家专注健康老龄化的生物科技公司。

据统计,2020年仅在618活动期间,NMN产品成交金额便超过了22亿,而在2021年,根据京东健康公布的数据,双十一、双十二,养颜、抗氧化单品的细分品类TOP 10中,NMN产品就占据8席。享有不老药美誉的NMN,是否就是人类一直需要的那款“神药”?

吴陈尧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与我之前提到的许多抗衰老方式的逻辑相似。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和功能性,如果安全性足够,那么可以尝试,尤其是长期安全性。目前看来,NMN的长期安全性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有效性确实存在争议。David Sinclair,即NMN之父,感兴趣的人可以查阅他的文章和视频。他一直在服用NMN和白藜芦醇,后者是红酒中的成分,也是许多保健品中的一种。

NMN全称为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人体代谢和NAD+的前提。NAD+是一种酶,与人体年龄高度相关,年龄越大,体内的NAD+含量越少。补充NMN可以增加体内NAD+含量,使人变得更年轻,这是一种理论。然而,由于消化代谢和吸收的复杂性,口服补充NMN是否能长期稳定增加血液中的NAD+含量?目前研究结果不一。

在小鼠身上看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在人体上,目前还没有可信的研究。但是许多科技界人士开始服用,我周围也有人在尝试。有些人表示睡眠改善了,但我个人没有明显感觉。很多时候如果你不去做大型的双盲对照试验的话,仅凭自己的感觉是不太能说明问题的。我妈妈也尝试了,她表示睡眠有所改善,但我个人并不强烈推荐。

事实上,不止是NMN,在硅谷,「追逐永生」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贝索斯花费30亿美元投资了研究表观遗传重编程的Altos,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与拉里·佩奇则一手推动了抗衰老公司Calico的成立。在贝索斯卸任亚马逊CEO前,我们可以在他留给股东的信中看见这样一句引言:“我们必须努力对抗死亡……如果放任自流,我们的个体意识将不复存在,与环境融为一体。这就是死后会发生的事情。”

640.jpg

这些科技大佬们追逐永生的背后逻辑,或许并非只是为了延续个体生命,而是出于理性的判断。

吴陈尧

在科技史上,许多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和欧洲科学家出生于贵族,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和闲暇从事科学研究,出于个人兴趣和对人类本质的追求,以非功利的方式推动人类进步。

今天的科技领袖们,不论是在宇宙航天技术、生物技术还是慈善探索方面,他们都已经非常富裕了,他们追求更高的意义,这种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憧憬,比如像Elon Musk所做的脑机接口、SpaceX的探索,这些都值得钦佩和肯定。他们的成功在于理性,以客观和远见的方式看待事物,并随着变化用贝叶斯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判断。

这种思维模式是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因为人类长期以来固有的一些思维缺陷,如盲从、对短期证据的过分重视、易受环境影响等。学习这些大佬的思考方式能帮助我们审视决策方法,我们可能也会得到类似大佬的答案。

无论是工作还是每天花时间挤地铁上下班,生活方式和收入差距不应阻碍思考。未来的技术需要创业者的推动,尤其是财富自由的创业者。在伦理、应用和确保技术造福人类方面,我们的思考与大佬的思考可以站在同一高度上。作为普通人,我们的思考并不逊色于大佬。

人类的历史不少对永生的憧憬,贝索斯对于个体意识流散的恐惧,也许不久的未来就可以通过赛博朋克式的精神永生得以解决,但形与神,身体与意识,物质与精神,是否真的可以分离?当人类实现永生的那一天,是天地任逍遥,还是缸中之脑?

吴陈尧

我认为很难区分精神的永生和传统意义上的永生,比如物理上的永生。因为实际上,精神上的永生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无法区分。就是现实就是你,你到底是,比如说你的大脑到底是泡在一个试管里,还是你是真实有血有肉的存在?就像电影《黑客帝国》里的场景。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从碳基走向硅基,但依然没有脱离物理的法则,所以我觉得区分起来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大家对于这种前景的想象,我个人认为这是高度可能的,甚至是一种逻辑的必然。但是从人文的角度来看,会有很多人对此有很多感慨和讨论,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我个人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虽然我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科幻作家,我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不过我个人是持一种比较期待的态度。

因为它代表着人类对探索的勇气和好奇心,即使面对种种不可能的时候也持续不断地探索。就像人类很早期仰望星空时,肯定有一些大胆的人会想象未来能够飞到空中的感觉。这种人类的好奇心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今天,有人想到了我们大脑中最神奇的部分,包括感知、记忆、推理和情绪,都可以数字化、联网化。我认为这种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特别让人憧憬的。

人类探索永生的步伐永远不会停下。永生的实现遥遥无期,但通往永生的路上已有无数探索正在落地。为了对抗衰老,这一产业正在不断地细化和向前发展。在前沿技术真正落地之前,这一赛道还有哪些机会?

范超

比如说非疾病类的,你可能是指ToC的赛道,比如皮肤的医美、日常护肤、食品、科技保健品,还有流行的朋克养生等,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赛道。

而像疾病类的,更偏向核心严肃的医疗方面,可以按器官来分。比如从头发开始,头发增发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然后包括神经系统,涉及与衰老相关的老年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再到心血管,如心衰等,再到关节,涉及再生医学干细胞、基因疗法以及康复等,这也是一个我们关注的赛道。除了按器官来讨论,我们也可能关注全身性、系统性的用药,涉及许多前沿研究,包括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研究,表观遗传学、细胞重编程的研究,以及线粒体融合等研究。这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靶点,其中一些热门的靶点可能会有成药的可能性,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例如,细胞重编程领域,像贝索斯领导投资了30亿美元到Altos这样的研究所项目,专门研究这个领域。

这肯定是当前非常热门的领域,因为人类在当前阶段已经有了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案。

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但是在活得更长的基础上,怎么能够活得更健康?延长健康的寿命是大家现在比较关注的一个重点。

永生暂时还离我们很遥远,而抗衰及它能带来的更为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则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普通人也许与最前沿的技术无缘,但是最起码目前来看,基因和衰老还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游戏,少吃多动,规律作息,保持好心情,这些听起来简单的小事——跟着做了,也许就真能过好这一生呢?

吴陈尧

抗衰老和延长寿命,实质上是大健康领域中最基本的诉求,这是最朴素的需求。我们追求大健康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好、更长久吗?在这方面存在两种驱动因素,一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科技驱动,另一种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科技驱动因素。

普通人和成功人士之间最大的区别或平等之处在于,我们的基因都是一场掷色子的游戏,有些人天生就拥有长寿基因,而成功人士可能在智商、情商、自我控制、自律、创造性等方面的基因优于普通人。然而,普通人在寿命方面也可能拥有长寿基因,或者可能携带一些治病、致癌或慢性病的基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进行一场掷色子的游戏。

如果在40岁之前或者还很年轻的话,我认为应该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来提升健康,特别是运动,当然还包括心理健康,比如冥想,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能让你在身心上处于一个健康状态。同时,在外表方面,你应该特别注意防晒。我认为,其实已经有90%的人做到了这一点,今天讨论这些可能已经是一种奢侈,因为很多人每天都非常疲劳,加班导致睡眠不足,同时承受着许多压力,工作压力、催婚压力等,能够做到这些已经非常不错了。此外,饮食健康和运动,你可以非常规律地进行,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做到非常极致。

在某个年龄之后,我相信你可以开始关注一些科技方面的进展。有一些方法虽然尚未大规模普及,但目前看来是比较有益的。不仅仅是二甲双胍,还有一些消费级基因检测,查看自己是否携带癌症易感基因,同时可能每年进行更全面的体检,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做的。还包括微生物菌群方面,如肠道菌群的平衡,对健康也是有益的。

当然,这些都需要花钱,但更重要的是要获取更多这样的信息,按照我们之前提到的评估证据的方式来判断是否是一个在研究上比较充分的方向,或者是一个大家普遍认为有益的方向,然后再评估这些不同的产品。例如,大家提到的益生菌,但益生菌要通过胃肠环境进入肠道,这本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多时候它可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摄入,而且摄入量不足或无法穿过消化道,就很可能是无效的。通过这种评估,你可以避免购买一些标榜功效却实际效果不佳的产品。我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学习和思考的一个经验。

640.gif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