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首富,是个资本狠人

关注
股票是可以当钱用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华商韬略,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虞仁荣曾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持续性,只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地投入技术,深耕十年、二十年,一定会出现几千亿美金市值的芯片公司。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现在,不只是半导体,更多行业和行业中人,也都需要更耐得住寂寞了。

首富的烦恼

“中国芯片首富”、A股上市公司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近来应该是压力不小。

虞仁荣成为“芯片首富”的最大支撑,来自资本市场对其多番运作的长期支持,但现在,他开始在这方面频频失手和失守了。

最新的挑战来自于,他名下的芯片企业“新恒汇”,坎坷的上市之旅。

“新恒汇”是一家从事芯片封装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与封装测试服务的芯片企业,并在全球智能卡芯片材料具有领先地位,但在2017年,当时还分成恒汇电子、凯胜电子的它却因债务问题陷入绝境。

时任紫光国微副董事长兼总裁的任志军,看好“新恒汇”的前景,希望收购该公司但却囊中羞涩,进而找到已在芯片业大显身手,而且还是清华校友的虞仁荣帮忙。

虞仁荣也愉快地出手相助了,不仅当即借给任志军上亿资金支持他入主,还亲自下场一起成了“恒汇”“凯胜”的主人,并将公司更名为“新恒汇”,他的第一大股东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虞仁荣的加持下,“新恒汇”很快迎来爆发,并借助智能卡爆发的机遇成为全球行业龙头,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4.14亿元、3.88亿元、5.48亿元,对应净利润7445.27万元、4388.85万元、1.01亿元。

做出好看的业绩之后,2022年新恒汇就开始冲击IPO,计划募资5.19亿元,并在一轮问询后于2023年3月完成过会。但随着监管部门收紧IPO审核,“新恒汇”的IPO之路也因此停滞,其最新进展只是6月13日发布了对交易所最新问询的回复。

“新恒汇”若成功上市,持有31.41%股权、身为第一大股东的虞仁荣自然会成为大赢家,但此时的新恒汇却不如2022年申报时的业绩亮眼了,智能卡的前景也多了一些问号。

“新恒汇”的另一边,虞仁荣也还有不如意:他在芯片产业的核心旗舰韦尔股份,不但交出连年败退的业绩,而且股价持续低迷。

作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CIS芯片厂商,韦尔2021年创下44.76亿的净利润高峰之后就一路吃瘪,2022、2023年的净利润已分别暴跌至9.9亿、5.56亿;其扣非归母净利润更从2021年的40.03亿分别暴跌至2022、2023年的9579.31万元、1.38亿元。

韦尔主营的CIS芯片,又叫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种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学传感器,是手机、汽车等终端产品摄像头里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目前主要集中在手机端。

韦尔的业绩因此与手机产业强相关,但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需求见顶、出货低迷,韦尔虽正努力向汽车芯片等新兴市场转型,但成效也并不显著,因而也就有了业绩的压力山大。

与之相对应,韦尔的股价也从2021年345元的最高点,跌到百元左右的尴尬境地。

而纵观虞仁荣过往的运作,股价对他的意义,比大多数上市公司董事长都要大。

造富传奇

1985年,“镇海状元”虞仁荣,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EE85班。

这个班堪称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传奇,走出了紫光赵伟国、兆易舒清明、卓胜微冯晨晖、格科微赵立新等一群“猛人”。

但虞仁荣是最猛的之一。

在校时,别人啃书本,他通宵打麻将,结果第二天全校数学竞赛,照样拿第一。闲暇之余,他还把海淀模拟题弄到外地贩卖,小买卖做得风生水起。

走出清华校园后,虞仁荣先进国企、后做销售,然后下海做起电子元器件分销生意。赶上智能手机崛起的大风口,他不到10年就做成了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年赚美金过千万。

2007年,虞仁荣创立“韦尔股份”,靠着对香港华清、北京京鸿志、北京泰和志、无锡中普微等企业的一连串并购,成功在半导体分立器领域创出一片天,并于2017年成功登陆A股,然后借助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实现了超级爆发。

2016年下半年,由四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硅谷创立的、全球第三大CIS芯片企业豪威科技(OmniVision),被中信资本、清芯华创和金石投资组成的财团以19亿美元收购并从纳斯达克退市后,出现可被收购的机会。

2011年就已在A股上市,主营嵌入式CPU、智能视频芯片的芯片公司“北京君正”,首先对豪威下手,于2016年12月提出收购计划:拟通过“增发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作价120多亿收购豪威,且快速与相关股东机构达成了协议。

但2个月后,证监会突然发布“再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新规”,令君正增发失败,并购夭折。韦尔股份上市后,实力和雄心都更上层楼的虞仁荣,很快对依然还在找下家的“豪威”发起了冲锋。

当时,韦尔的市值仅80多亿,利润只有1.37亿,但豪威作价高达120多亿,总资产是韦尔的5倍、净资产是韦尔的8倍,可谓是典型的“蛇吞象”。

实力更强的北京君正都功败垂成了,虞仁荣能心想事成吗?

但事情的奇迹就在这里,一番运作之后的韦尔不但完成了这次“蛇吞象”,而且是用了北京君正被证监会否定的方案:“增发股份+支付现金”。

2019年7月,韦尔成功增发4.01亿新股、募资135.12亿,另加16.87亿元现金,完成了这场一波三折的并购,也摇身一变成了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CIS芯片厂商。

但更大的奇迹还在后头。

2019年后,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打压加剧,为减少关键部件的外部依赖,中国手机厂商愈发青睐国产供应链,作为国产替代的韦尔CIS因此坐地受益。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韦尔净利润也从并购前2018年的1.45亿飙升到2020年的27.06亿。

猛增的业绩,叠加对国产芯片的热情,韦尔股份的股价也一路走高,并从2019年收购前的不足30元飙升到2021年超过340元的高点,公司市值也一路飙升至3000亿大关。

虞仁荣的个人财富也迎来飙涨。

2021年4月,他以123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1名;2022年,再以950亿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2名,妥妥地稳坐 “中国芯片首富”之位。

一个业绩1亿出头的公司,一场主要靠发股票的百亿收购,加上跟时间做两年朋友,就变成了3000亿市值的炫目财富。

如此的形势大好,让虞仁荣进一步加速走向了投资、并购的发展路径。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当属,2021-2022年期间,虞仁荣旗下的绍兴韦豪通过增发、增持,累计拿下“北京君正”5%的股权,成为君正的第四大股东;韦尔股份甚至还一度公告,要累计投资不超过40亿,增持北京君正至超过10%的股份。

此外,恒玄科技、华大九天、华勤技术等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也都有虞仁荣的存在,韦尔与他也先后投资了大量未上市企业,产品与业务涉及计算、存储、音频芯片,以及EDA、封装测试、半导体专用设备等,几乎将半导体产业链一网打尽。

资本狠人

但现在,虞仁荣的资本扩张产业之路,要面临考验了。

2017年上市至今,韦尔的合计净利润仅有94.76亿,其中还有20多亿来自主营业务之外的收入,若单看主营业绩,韦尔上市以来所有的扣非净利润为70.69亿。

用70多亿的扣非净利润,撬动如此大的业务与财富版图,托了虞仁荣对资本运作追求极致,以及前几年芯片公司在股市表现良好的福。

如前所述,2017年并购北京豪威,韦尔一把增发就募了135.12亿。而这,还只是虞仁荣通过股市拿钱的一个高潮,不是全部。

2021-2022年,随着韦尔股价冲上200元以上高位,虞仁荣果断出手,减持1390万股,套现22.07亿。套现之外,他更频频实施股权质押,进一步把股票变成钱。

根据韦尔6月15日发布的最新公告,虞仁荣及其一致行动人“绍兴韦豪”、虞小荣,目前共持有4.33亿股韦尔股份。其中,2.32亿股被质押,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53.51%。

从最近的动作看,虞仁荣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强。

仅在2024年1-5月,他就发起6次质押,合计5344万股。

这也可以理解,半导体是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中国本就落后,仅靠内生发展,永远赶不上世界的脚步,所以并购是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并购就要善用资本,尤其是善用股票。

而虞仁荣还不只是用股票来投资芯片产业链企业。

2020年12月,韦尔股价突破200元高位之际,虞仁荣官宣个人将捐资200亿,兴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定名)。2021年11月,韦尔股价即将突破300元之际,他进一步宣布为学校建设追加捐赠100亿,一举成为中国大陆个人办学捐赠最高的企业家。

他捐的,也是股票,这也进一步令其事业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

其中的挑战在于,虞仁荣宣布将捐赠提升至300亿时,韦尔股份的股价在300元上方,这意味着他只要捐出1亿股左右就能达成目标,但如今韦尔股份的股价已在百元左右。

这意味着,300亿捐赠承诺的兑现,要么需要韦尔股份的股价重新恢复到高点,要么需要虞仁荣捐掉更多股份。

去年,梁朝伟和刘德华主演的电影《金手指》有句名言:股票可以当钱花。前些年的虞仁荣可算是一个真实写照。但现在,这个钱,不太好使了。

而放眼整个A股,像虞仁荣这样的案例,也并不在少数。

虞仁荣曾说:“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持续性,只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地投入技术,深耕十年、二十年,一定会出现几千亿美金市值的芯片公司。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现在,不只是半导体,更多行业和行业中人,也都需要更耐得住寂寞了。

好消息是,韦尔最新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

预计实现营收119.04亿-121.84亿,同比增长34.38%-37.54%;

实现归母净利润13.08亿-14.08亿,同比暴增754.11%-819.42%。

业绩预喜之下,公司股价也回到百元上方。

某种程度上,韦尔股份代表着中国芯片产业的一种发展路径,期待它的道路可以走得更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