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杂志 文/周鸿祎
我看过几乎能找到的关于乔布斯的传记,恐怕中国比我更熟悉苹果历史的人不多。最近三年乔布斯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干掉了诺基亚,再回过身来用iPad对微软和英特尔发起很大冲击,如果算上之前的用iPod超越索尼,乔布斯好像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跟他的这些创新相比,我们现在做事的格局都还不够。
但是学习乔布斯比较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第一个是把乔布斯神化。我们都是人,其实乔布斯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缺点很明显的人;第二,很多人只看iPhone、iPad和App Store的成功,就好像看到所有成功的公司都有一栋独立办公楼,那你就得出了结论说“有独立的办公楼是成为伟大公司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把不是成功真正的原因上升为经验,是贻害无穷的。
其实我一直在想,究竟乔布斯为什么能想到iPhone这么一款产品?
首先我觉得这肯定不是一个造化于密室,然后用几年时间去实现的灵感。我甚至可以说乔布斯一开始是没有战略的。因为创新不是大家想的那种,一个人特别牛逼,构思出一切。我认为创新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分散,或者逆向,或者组合。它一定是有基础的。创新应该像我们玩游戏似的,走到某一步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些新的线索。
我猜乔布斯做iPod的时候也没想到日后的iPhone和iPad,iPod卖了一亿部之后再做iPhone,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他只是基于iPod做了很多探索:先把iPod从黑白屏幕变成一个很小的彩色屏幕,一开始只能看照片,然后这个屏幕再扩大,能看视频。这个时候再加一个通话模块是不难想到的。等有了iPhone,想到把屏幕再放大变成iPad,也是顺理成章的。可如果没有每一步的积累,没有用户基础,假如他第一步就做iPad,会怎么样?乔布斯的战略都不是大跨步的战略,他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捕捉当前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状况,然后再往前走一步,包括他打造的App Store。
而且乔布斯非常关注细节。他会趴在电脑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看那些按钮的设计,而且他曾经跟员工说,“你要把图标做到让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只有像乔布斯这么关注细节的CEO,才能真正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不认为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开始就从大方向上想好的。相反英特尔、诺基亚这些公司做的战略都很好,但就是离消费者太远,所以结果要么就是发现不了真实需求,要么就是已经在市场上被证明是马后炮的需求。
[page]
我相信,乔布斯一定花很多时间在琢磨用户是怎么想的,他只是不喜欢做焦点小组(Focus Group)。焦点小组的问题是,太假。把用户拉到一个语境里,问他很多问题,这一定会误导用户。他一定会在生活中问很多朋友,没准儿他会跟很多人去聊天,他也会有很大的阅读量,包括他会从网上获取资讯。比如,他做iPhone的时候就提到,每个人都有手机,但都觉得很难用,他自己也觉得很难用,因此他就问为什么不能做一部不一样的手机。这就是他在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想法。
另外,我认为做产品一定要做优雅方案,不要做完美方案。比如很多人列出iPad的20个缺点,说用于工作肯定不方便,它不能多任务、输入也不方便。如果它的定位是击败笔记本,那它到处都是缺点。但iPad的定位就是一个娱乐工具——能够满足所有人需求的东西是没有个性,而且你越追求完美,方案就越复杂,周期就越长。而创新追求的就是在一个点上打动人。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前面提到要捕捉用户的需求,但同时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走,要学会过滤用户的声音。作为产品负责人,永远要想办法去进球,而不是关注于不漏球,光想着怎样不漏球,也进不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