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杂志 文/左右
左右:入行数年,公司看了几百家,投了十来个,退出几个。有感于每天所见创业者之执着与艰辛,出此专栏。
曾几何时,往返于美国与中国,乘机如搭班车一样的风险投资商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一道风景,一个象征。如今,这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了。更何况,现在在中国市场成名的风险投资商常常被邀赴美介绍情况,分享经验。
美国风险投资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那时除了几个本土的先驱,更多的是来自大洋彼岸的风险投资商人。随着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本土投资人和他们的基金。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也纷纷开拓进入中国的途径。他们当中有像Mayfield、NEA、Lightspeed这样先以LP身份投资中国基金,积累了人才和案源后再建立自己的基金中国分部的;也有像sequoia、KPCB一样直接组建中国团队,募集中国基金的。
尽管本土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VC人才的紧缺和淘金的向往,还是让一些国外中小基金的合伙人们成为来往北京、上海国际航班的头等舱常客。Z君便是其中一个。
Z君是ABC, 混血儿。外表看起来没人会把他当老外,只要一张嘴就露馅了。他几乎不会讲中文,更别说口音了。但他还是被基金指定负责中国的项目,因为另外几个合伙人连外表都瞒不住是老外的事实。
Z君每个月都要来一趟中国,看项目,开董事会。他所在的基金在中国已经投资了三四个公司,而他尽量将这些董事会安排在同一时间,要不他一个月可能要飞三四趟了。所以年初的时候他的秘书就与投资公司定好了一年的董事会时间 (在中国有多少人预约超过2个月的会议啊)。董事会当然只能讲英文,董事长和总经理们不得不依赖新招的会讲英文的董秘来结结巴巴地阐述他们的意见。
K公司虽然心里不满,但表面也没反对。知道Z君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况且,这样的投资人也有好处:3个月才见一次面,中间顶多发几个伊妹儿问几个问题。钱用着,又没人管,多自由啊。反正这些老外也不了解中国情况,业绩没增长,找几个理由,什么政策环境变化了,人力成本激增了……糊弄糊弄就过去了。
谁知也有麻烦的时候,而且这一次明明公司有合理的理由,却花了很大的劲儿才让Z君最终理解,接受。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的钱是开曼公司收的,需要结汇成人民币拿到境内使用。在美国,外汇交易,无论金额大小,也就是给银行一个指令的事;在中国,因为外汇管制,一次性结汇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款,1500百万美元资本金,成了企业运营中的一个大难题。眼看着人民币一天天在涨,公司那点在境外趴着的美元一天天在亏,K公司的高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终于,他们从其他公司同样绞尽脑汁的高管们那儿听来一个高招,才将钱都换成了人民币,但不得不经第三方转一次。这样曲线救国的故事对于远隔重洋的Z君来说就像天书,他甚至怀疑公司董事长找借口短期挪用这笔投资款。K公司愤愤地想,换个中国的投资人不仅不用解释,还会帮忙想办法解决问题。
境外的VC对中国往往缺乏深度了解,遇到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学习理解。但是他们往往在投资领域已经比较有经验,通常是成熟与理性的董事会成员,而且有着国际的视野。
有了信任的基础,距离才会给你自由;否则,适得其反。其实,无论与投资人距离远近,创业者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与投资人平时保持沟通和透明,有事情的时候,他会更容易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