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
帮助创业者成功
快鲤鱼公众号二维码
快鲤鱼
发现最前沿的创新公司
毒舌科技公众号二维码
毒舌科技
「毒」立思考的科技媒体
创业邦学园公众号二维码
创业邦学园
创业者一站式成长平台
创业邦 > 《创业邦》杂志 > 2014年01月 > > “涛哥”外传
上期封面
历史查询:

“涛哥”外传

  他是1987年出生的“涛哥”,是团队“五虎将”中的主心骨,也是做出了过亿用户规模,却不停称之前产品为“垃圾”的牛人。



  文 | 刘岩


  创业早期,秦涛招聘时遭遇尴尬一幕。一位在行业内可圈可点、有着10多年互联网经验的人士给了他当头一棒,“为什么要给几个孩子打工? 跟一帮子小孩玩,不靠谱!”作为面试官的秦涛遭遇“被面试”。


  所谓“一帮子小孩”,是指中华万年历创始团队过于年轻。秦涛1987年生,其他4位联合创始人年龄相当,他们在2010年刚走出校园。最夸张的一次是在某商务场合,还有人将身材瘦小的秦涛当成出来“打酱油”的高中生。


  就是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团队,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将一款简单至极、不被常人看好的“日历”应用,做到过亿用户规模。秦涛的志向远不止一款小小的日历。他们的产品以日历为载体,还提供记事本、日程管理、语音记事、图片记录、天气信息等功能。而且,他们现在要做的是云存储。


  秦涛,业内人称涛哥,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跟雷军、陈一舟、陶闯是同门师兄弟。涛哥还在读大四时,一位天使二话没说,就给了5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后来涛哥远离北上广一线城市,跟随天使投资人来到南京。


  “五虎将”的多次试错


  涛哥自称农村来的“伪重庆人”,家乡离重庆市区50公里,是“城乡结合部长大的野孩子”。高中时代的涛哥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像是不务正业的“问题少年”。晚自习逃课,每天通宵打游戏,经常被查房老师揪出来当反面教材。但因成绩还不错,老师只能无奈地让其放任自流,“你可以不学习,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非典”那年,城里所有网吧关闭,涛哥骑上自行车前往三十几公里开外的镇上,只为打《传奇》。“中学时代,我的生活费全部贡献给了陈天桥。”涛哥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咧嘴一笑。现在,涛哥对待游戏的原则是:“宁可回家种田,不写一行游戏代码。”


  “当时挺叛逆、挺调皮。打游戏但不学坏,不抽烟、不喝酒、不搞其他事。”游戏玩到一定程度,涛哥终于顿悟,金盆洗手,因为他又迷恋上游戏外挂等偏技术性的玩意。后来涛哥以600多分的高考成绩报考了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的开发氛围浓厚,涛哥如鱼得水,把所有精力投入到软件开发当中。“不上课,成绩不好,又没女人缘,没有青春,纯屌丝的那种。”在校园醉心于搞软件的他,也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从事Android开发的个人。2008年,看到谷歌推广的Android之后,涛哥陷入疯狂状态,立马买了部谷歌G1手机研究起来。当时Android市场远未形成气候,但他感觉Android在中国一定会火。


  在校时,涛哥带着20多个团队做软件服务外包和SP服务,还向校长申请到一栋即将拆掉的废楼作为办公室,尽管有窗没玻璃,连电都没通,但他非常知足。当时的他们比现在活跃,经常跑去北京等城市参加互联网行业的各类论坛,还贡献过一些源代码,在圈内也是小有知名度。他说,那时赚的全是美金,最大一笔单子能赚几万美金,“很爽!现在中华万年历赚的钱还不如大学时多。我们几个人一没钱、二没背景,我找老婆就是靠自己赚的小钱。”涛哥成为了团队中最早结婚、生子的,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家庭责任。


  大学毕业时,5个人都拒绝了知名公司的Offer,执意创业。涛哥的举动当然也遭遇母亲的强烈反对:“去大公司打工是多体面的事情!这么高的工资不拿,非要折腾?!”涛哥态度决绝,只有四个字:“反对无效。”后来他还奢侈了一把,花了20多万元买了一个叫“youhui”的域名。


  的确,如果不是创业,涛哥和4位联合创始人可能已经成为微软、“BAT”、联想、搜狐等公司的产品经理或技术经理,过着舒坦又体面的生活。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非常高,与涛哥同期创业的另外几个团队已经散伙。“我们也不想谈多么伟大的抱负,活着比什么都好。”


  来到南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5个人一边做软件外包,一边又尝试了近20个移动互联网项目的开发。天气、外卖、词典、旅游类等各种类型的App都做过。他们当时做HiDict词典时比较早,竞争对手很少,比金山词霸还火。商旅类应用“易行”,有点类似手机版的“去哪儿”。当时“去哪儿”还希望邀请涛哥的团队加入。


  试水过程中,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通病”严重暴露,团队建设成为首要门槛。因为没有中层,5位创始人之外都是初级员工,没有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干将,每个项目做下来又苦又累。产品效果和预期总有差距,想到的事情难以执行到位,产品不够好,对市场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时机、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有些App做得太早,有些领域涉入又太晚。”比如,他们的“易外卖”比布丁外卖还早,在应用榜里面Top 10的应用几乎全做过,但都失败了。


  涛哥反思,前期屡败的真正原因在于不懂用户、不懂产品。“懵懵懂懂做了很多软件。以为有技术就很牛,并不懂怎样利用技术为用户创造价值。”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陷入迷茫,“五虎将”开始出现各种意见分歧,他们在同一件事情上的期望值也不同。让涛哥特别欣慰的是,尽管经历各种波折,兄弟们依然团结在一起。他坦言,面对家庭、现实生活等各方面压力时,团队曾经想到过退缩。但是在2011年9月之后再也没犹豫过——中华万年历的出现让他们找到方向。


  靠日历实现弯道超车


  中华万年历的出现纯属偶然。如同很多移动互联网公司热衷做简单的小应用一样,涛哥做了一款日历当作练手。但涛哥万万没想到,2009年9月,这款小日历火了。投放到市场后,一个月就突破百万级门槛。这就是中华万年历的雏形。


  尽管第一款产品“烂到不行”,但与其他日历相比,中华万年历的确有独到之处:方便查看农历,便于添加生日等标记。经过无数次失败之后,涛哥发现两个直击用户痛点的功能足以引爆一个市场,“那款产品UI更细致,功能更贴近用户”。


  在当时,同类产品“365日历”已经上线3年,用户规模占据绝对优势,还拿到挚信资本几百万美金投资,在资源、资金方面远远优于中华万年历。同行、投资人都断定中华万年历这款产品肯定没戏。但涛哥似乎铁了心,还彻底放弃易外卖、外包、电商等赚钱项目,专注中华万年历这一款距离现金流非常遥远又难以预测未来的产品。“当时做外包还有几百万元的收入,现金流非常健康。”


  涛哥的决策自有道理。365日历更像美国的Calendar或苹果日历,但中华万年历更强调中国传统的皇历、周公解梦等本土特色。通过前期市场反馈,他发现中华万年历这款产品属于刚性需求、高普适性、高黏性的产品,用户一旦使用,难以离开。看好产品未来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历适合初创型公司,不像外卖、商旅类等App,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整合供应链。


  这次,涛哥的决策没让团队失望。起步晚3年的中华万年历很快对365日历实现“弯道超车”。产品上线一月,用户到100万,9个月后冲到1000万。之后,用户规模快速超过365日历,也迎来了DCM数百万美元威廉希尔中文网站 。2013年年初,中华万年历达到5000万用户,至今已经破亿。“365走了一个和我们反方向的道路,他们把日历当作‘看日历’,我们把日历当作‘记事本’。”


  其间,他们又添加天气等模块,成立2年的墨迹天气当时绝对属于劲敌。“墨迹年初用户就破亿了,人家陌陌估值也得几个亿美金。我们就是土鳖团队、慢性子团队,不值钱。”涛哥爽朗一笑,又开始自我嘲讽。


  最好的效果:让外界摸不清、猜不透


  日历只是入口。2013年年初上线的新产品,除保留星座、闹钟等实用小工具外,强化了云记事、活动、提醒、相机、录音等5项功能。每个领域都有先入者,中华万年历的差异性、优势到底在哪里?


  涛哥的志向是以日历和记事本为载体做云存储,这也是早期将公司命名为“随身云”的原因。为实现既定目标,他选择“曲线救国”,先做一款接地气的黄历,迅速积累用户,然后再慢慢培养用户使用云服务的习惯。


  这个策略与当时做个人网盘的公司有所不同。涛哥一直认为单纯做网盘的方式不妥。“云服务必须要先有载体,服务的价值大于云存储本身的价值。”涛哥希望把记事、活动、提醒等零散数据,通过中华万年历这个入口带进去,至于用户使不使用云服务,那是自己的选择。


  早在中国用户尚未使用Evernote之前,涛哥懵懵懂懂感觉个人云存储有机会。“但是凭我们的实力、那么少的资金,哪敢说自己做云存储?谁相信你啊?并且,如果直接做云存储,早就死了。”的确,现在各路网盘企业价格战的现状证明,涛哥“曲线救国”的策略的确降低了企业风险。


  真实的情况是,中华万年历用户突破5000万大关之后,产品开发重点才由“看日历”转移到“记事本”。在此之前,涛哥没敢告诉任何人要做记事的想法。“过5000万大关,才算拿到做记事本的门票。如果过早做,早就被狙击了。”


  “让外界摸不清、猜不透”,这正是涛哥想要的效果。涛哥执着于做记事本基于如下判断:首先,在未来,Word的“.doc”不是主流文件格式,数据也没有文件格式之分;第二,手机等移动设备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而不是PC。他希望通过用户数据牢牢绑定用户。


  如此一来,中华万年历变成了“Google Calendar + Evernote”。但与前两者不同,涛哥的主战场在中国。2013年春节,算是中华万年历的个人云存储功能推出后的第一个年关,用户数据剧增。为了保证数据流畅传输、用户问题及时反馈,涛哥大年三十晚上直接陪服务器部门的同事一起值班,还顺便当起客服。


  涛哥透露,2014年产品开发的主题围绕“用”做文章,他要让中华万年历成为一款生活助理。对着手机说出“3点钟跟Lucy开会”后,中华万年历能自动给Lucy发送开会提醒短信,之后还会提前通知主人开会时间;新版本的产品还有协作记录功能,允许邀请好友参与;不同账号之间能共同记录同一件事情,内容实时同步。


  “以前的产品简直是垃圾!”


  涛哥与他的团队为何能让一款看似门槛不高、从未被看好的产品活到今天,还不停创新?涛哥的答案是:敢于不停地推翻自己,跟同质类产品拉开距离。


  “60多个人,只做中华万年历一款产品,做了两三年还是这个屌样,我自己都不满意。”涛哥谦虚,他提出四个“不够”:钱不够多,团队不够强大,用户不够多,用户黏性也不够。当前产品的黏度远远低于他的预期。其实中华万年历已经有很多铁杆粉丝和重度用户,比如梁静茹、胡歌等。


  随着产品功能的不断完善,涛哥经常感觉之前的产品简直就是垃圾。产品讨论会上,他激动地提议添加一项非常棒的功能,但两周过后,又着实看不下去,直接犀利地唾弃自己先前的提议“如同狗屎一样”。“这个过程真的很痛苦。”涛哥因此经常被团队开玩笑说:“你就是贱人,上周说很好,过两天又说是狗屎。”涛哥说,开始也不太敢承认,但后面逐渐学会不断超越自己、否定自己。


  “其实最大的挑战在于自己。我是产品经理,要敢于否定自己,学会权衡好真正的用户需求。”尤其用户过亿时,需求各异。同样一个功能,有人评价非常棒,有人却视为垃圾。“产品经理要拍板,决策错了必须自己扛;对了也和你没关系,因为这本来就是产品经理的职责。”他们还配备两位同事,专门负责收集中华万年历设计中“最垃圾的体验”,每周提交报告。


  秦涛热爱产品,更倾注了十分心血。他感觉每次面对改版后的新产品,都有种初恋情人牵手的感觉。同事们都知道,涛哥一直强调“要尊重用户的手机和电池”,拿APK(Android安装包)来说,即使腾讯的安装包也有几十兆,一般公司可能将APK起码做到10M。但中华万年历的技术能将安装包压缩至不到5M,都是出于为手机“减负”的考虑。为此,他们还砍掉动态效果等太过花哨的功能。中华万年历未到100万用户之前,涛哥逢人就有推广安装的冲动。


  很多人都会质疑,中华万年历到底怎么赚钱?他们手握3000万的月活跃用户,还有不错的广告位。但他却一如既往拒绝伤害用户体验的广告。他说,赚钱容易分心。一旦老想赚钱,心思可能不再放到增强用户体验上了。涛哥有更长远的打算,他们很重要的一个盈利模式是和运营商合作,进行无线流量上传包月,比如向用户收取10元/月的费用。


  “我们是把鞋子脱了,光脚不怕穿鞋的。我们有勇气、有起点、有规划,敢于放弃高薪创业。”涛哥不惧巨头,不喜欢炒作“云”等各种概念,更不会刷榜冲数据。他们只要用户,终极目标是:替换掉卖挂历和卖记事本的两个传统行业,成为该领域第一名,“做一款每天在地铁上很多人都在用的产品”。


  Q&A秦涛


  Q:近一两年,最关注哪些方面的管理经验?如何学习?


  A:做为总经理,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寻找合适的人,以保障团队的执行力。由于自己非常年轻,并不是那么具有说服力,招人、留人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学习和摸索:(1)与HR一起共同完善招聘体系建设。(2)坦诚对待所有同事与参与面试的人。(3)好的公司业绩能自动吸引人才,所以不断要求团队精益求精。


  Q:创业这几年,最经常面对的迷茫是什么?


  A:不断试错,导致公司业务调整,在困难的时候留不住优秀的人才。因为当初团队是大学生团队,我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出来创业,产品及管理经验都非常欠缺,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较为片面和浅薄。公司早期都在不断地试错,做了很多东西,但没有取得较好的结果。看到了、做不到,导致团队没有执行力,优秀的人才离开。这个时候应该是最迷茫的,经过反复地多次磨炼,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们逐渐认识到战胜自己比战胜对手更难。


  Q:创业过程中,家庭给到的帮助大吗?


  A:在大学刚创业时,跟女朋友相识,之后结婚并一路走到现在。非常感谢她的一路陪伴和支持。困难的时候,是她的鼓励和理解,让我有勇气继续面对。在遇到问题时,是她提醒,要我学会宽容。她在生活上帮我打理好一切,创业路上妻子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Q:经历了几次创业?每次的经验是?


  A:从2008年开始,我们一直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事情,不断地试错和野蛮生长,但是都保持了业务和团队的可持续性。我应该算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业了,最大的领悟就是一个生意做得好不如做得持久,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产品服务升级,如需试用本功能,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

跳转至睿兽分析打开 知道了,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