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物联网技术,监测用户睡眠状况,及时预警。
文 | 夏宏
博实联创旗下产品“睡眠管家”,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对用户健康状况进行远程监护预警的系统:实时监测被检测者的睡眠生理信息,如心跳、呼吸、打鼾、翻身以及血流量等身体指标。相关的数据可以自动传送到服务器。通过这些信息,睡眠管家将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在被检测者出现生理信息异常时起到预警作用,使被检测者及时获得救助。
怎么想到做这款产品?
2009年创始人宋军在日本时,母亲突发疾病,但因为没有及时了解到病因,直至他2010年回国,母亲的健康状态也一直不太理想。
这促使宋军决心去做一款监测睡眠状况的产品,让众多像他这样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可以远程监测到父母在夜间睡眠时的身体状况,预防夜间突发性健康事件的发生或恶化。
技术壁垒是什么?
睡眠管家的医学专家通过其服务器端采集、分析、统计的实时生理数据建立了睡眠呼吸障碍症、心脏健康诊断、早期冠心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预警模型。用户的亲属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系统便能够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
睡眠管家的传感器并不与使用者直接接触,而是置放在床垫下。系统会自动上传自动检测到的数据,人离开后系统则自动停止工作。
监测到的数据是否精准有效是个关键点。“这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宋军说,他在一些众筹网上也看到有人在做监测睡眠、心率等类似产品,借助同样的技术原理貌似大家都可以做,但这里面存在诸多难点:
首先是,人在平和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的检测会存在区别。在睡眠时有人会平躺,侧躺,还有人会趴着睡,那么,他的呼吸状况等生理信息是否可以被准确采集到?还有,床体周围比如地板传来的信号,周围环境的各种冲击波,如何过滤掉这些干扰的信号也是一个难题。此外是心率变异度问题。人的情绪高低、是否有饮酒等对于检测的准确性同样是挑战。
产品优势是什么?
宋军告诉《创业邦》,他们是将以上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一家公司。“很多可穿戴设备采用的都是压力敏感传感器,在静止条件下测量呼吸、心跳,根据行为分析判断睡眠深浅,数据缺乏可靠性。”睡眠管家为此研发了Active控制技术,目的是消除家庭、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影响,确保数据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宋军本人在生理信息采集领域有十年以上的研究经历。同时,在他们的团队里还有在老人护理领域研究逾20年的专家渡边嘉二郎担任技术顾问一职。
除了睡眠状态推定、睡眠呼吸障碍症预警等基础功能外,睡眠管家的主要特征为:老人无需主动介入起居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也就是说,它不会对使用者产生干扰;对睡眠中的异常情况,比如心率变异度、入离床异常,会以短信形式及时对其亲属、监护人发出告警;对于远程监护者,它会提供日/月/年健康分析报告。
产品如何商业化?
欧美、日本研究睡眠监控技术的时间已上十载。但在国内,宋军看到这样的产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很陌生。目前,睡眠管家选择的是一个B2B的模式,老年人是他们的目标人群,而干休所、养老院等机构则是他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客户。